賀莉丹

"英國政治學的古典邏輯'兩黨政治',到了臺灣經驗,卻成了令人發瘋的抉擇。"
這個春天,臺灣政壇烽煙四起。年底"立委"選舉與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戰在即,藍綠各自的黨內初選開戰,紛爭一片。
臺灣資深媒體人陳文茜一針見血地道出,"這是一個困惑的選擇,2008在藍綠之間……英國政治學的古典邏輯'兩黨政治',到了臺灣經驗,卻成了令人發瘋的抉擇。兩條死胡同,逼得大家沒處走。'意識形態'像安眠藥,那是唯一使我們可以一貫地、平靜地走下去,最好的解方。這種結構不只限制了看政治的人,也限制了玩政治的人。"
呂秀蓮不被看好
2007年4月18日上午,呂秀蓮參加記者會時談及2004年為搶"副總統"位置,民進黨內競爭暗潮洶涌,有人操弄媒體,故意對她妖魔化,要將她驅逐,呂秀蓮一度落淚,"'副總統'這個位置好像坐錯了,因為沒有權力,'副總統'能做的是一定要效忠陳水扁。"
眼淚可以是武器,也可以是籌碼。民進黨將于2007年5月6日舉行2008年黨內初選的黨員投票,民進黨各競選辦公室近期都在自行推估票數,呂秀蓮不被看好。
民進黨黨內初選日前正在緊鑼密鼓籌劃中。4月14日下午2點,臺北圓山飯店,在這個民進黨昔日創黨之地,民進黨中央傾力籌劃了黨內"大選"的初選政見發表會,當天呂、游、蘇、謝"四大天王"同臺交鋒,底下四區分坐各自的50名支持者,臺下,陳水扁全程觀戰。
民進黨中常會定調"政見發表會",為避免"辯論"二字聽起來火藥味過重,但"四大天王"連日來互相攻訐、斗爭,黨內裂痕越撕越大。
陳水扁特別選擇在出席政見發表會前夕,以"非常嚴肅的心情"發表"四點感想","選舉有競爭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各界絕不樂見把初選的過程當成政治決戰的場所,為求勝選不擇手段,將內部的競爭演變成敵我的矛盾,各參選人對自我及所屬陣營的言行必須多所節制。"陳水扁也強調,黨內沒有路線的問題,"臺灣主體意識"的路線仍是一致服膺的路線,"大家一定要堅持君子之爭的風范與氣度"。
兩岸關系也成為民進黨初選政見發表會的一個焦點。由于臺下觀眾均為綠營支持者,民進黨"四大天王"的政見不離"臺獨基本教義派"的框框,主張"認同臺灣"、"正名制憲"。
國民黨籍"立委"郭素春將民進黨的內斗精辟概括為"呂轟蘇、蘇嗆謝、謝系罵"。
"蘇謝拉鋸戰"
當天的"蘇謝之爭"引起矚目,蘇、謝二人辯論的話題集中在"蘇花高案"(建設蘇澳花蓮段高速公路)與"樂生案"(拆除臺北縣樂生療養院案,指樂生療養院面臨政府拆遷引發的爭議和沖突事件),先后就任"行政院長"的謝、蘇二人各執一詞、據理力爭,硝煙味十足。
當天的政見發表會情況似乎有些失控,蘇貞昌不留情面地反擊謝長廷沒有處理好"樂生案",并直言"你若處理好,不用我現在這么艱苦",并暗諷"蘇花高案"是接謝的"爛攤",因為任內預算是謝長廷編的,蘇貞昌措辭犀利,"不能好的都說自己,壞事推別人,做'總統'不能這樣,這樣人家會笑,且讓陳'總統'情何以堪?"謝長廷則反駁預算是前任留下,譏諷蘇貞昌"不用功","好像故意要激發我跟扁對立"。
民進黨籍"立委"李鎮楠評價民進黨黨內初選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可以說'四大天王'的較勁,血流成河、割喉割到斷,蘇貞昌、謝長廷的對干,已經走到不可挽回,我們候選人還沒推出來,就好像死掉了一半。"
4月10日,臺灣"行政院長"蘇貞昌的競選辦公室成立,蘇夫人詹秀齡向媒體坦承:"2008,我希望可以以'總統'夫人的姿態跟大家見面。"
但因帶著"行政院長"職務參選,使得蘇貞昌近期成為其對手爭相圍剿的箭靶,呂秀蓮就炮轟蘇貞昌"為了選舉,荒廢政務"。蘇貞昌競選辦公室發言人林育生表示,這些議題傷害蘇貞昌很深,蘇貞昌認為自己努力拼政績,卻遭同志傷害很深,心情有點難過。4月17日,蘇貞昌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神態堅決地表示,如果他帶職參加選舉影響到工作,他最快會在今年5月底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專心參與2008年選舉。
國民黨籍"立委"李慶華追問蘇貞昌,與謝長廷廝殺如此激烈,"蘇謝配"、"謝蘇配"是否還有譜?蘇貞昌簡潔直言,他"不會考慮當任何人的副手",任何協調狀況他都可以接受,但是,"若我不是'總統'候選人,不會要求撈一個'副總統'來當,這種事情我不干!"
福建省社科院現代臺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告訴《新民周刊》,現在蘇、謝的態度只是表示從一開始就不能輸掉氣勢,這段時間當然一定要把價碼加到最高,"蘇、謝本有心結,蘇謝配或謝蘇配也很可能造成扁呂配的效果,副手變成阻力而非助力。但政治本就是妥協的藝術,不排除在綠營比較看好的蘇、謝二人有搭配參選的可能性,是否成形關鍵看整個綠營的傾向性態度。"
泛藍沒有分裂的本錢
4月11日,68歲的吳伯雄就任新一任國民黨主席,當天泛藍天王全部到場致賀,吳伯雄在就職時誓言,全力促成黨內團結、合作,并呼吁"立法院長"王金平與國民黨前任主席馬英九能"一切歸零后重新開始變成好同志",全力為國民黨贏得"立委"、"總統"選舉。
"國民黨沒有分裂的本錢,團結不一定勝利,何況是分裂呢?"馬英九在這次聚會上再度表態,如果獲得國民黨的提名角逐"總統",會優先爭取王金平和他搭檔。
臺灣時事評論員尹乃菁早前在接受本刊采訪時就表示,"馬英九要先處理好國民黨內部的問題、跟王金平的問題,才有資格講2008年大選的勝算如何。如果國民黨的內部都沒有辦法團結,那這場選戰就未戰先衰了。"
王、馬互動近期備受關注。去年年底北高市長選舉一戰,國民黨以一千多票之微弱劣勢痛失高雄之后,國民黨士氣受挫,身處"特別費"案漩渦中的馬英九疲于應付,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案余波暫平,讓藍綠陣營重歸嚴陣以待的局勢。
王金平一度強調,若馬英九"特別費"案一審判決有罪即另提他人選"總統"。有媒體報道稱"國民黨高層"透露,王金平傾向不接受擔任馬英九副手,并向連日斡旋于王、馬之間的吳伯雄開出三條件,包括"續任'立法院長'"、"'副總統'人選建議權"、"'行政院長'人選咨商權"。國民黨主席吳伯雄隨后表示此乃"空穴來風",更駁斥這是國民黨中央"放話"的說法。王金平也強烈否認有"三條件說",認為這種放話對黨的團結沒有幫助,無助于他跟馬英九之間的溝通。
"王金平畢竟在黨內代表了本省籍,也有幾萬票,據說他在無黨籍中能號召近20萬票。對于非常微小差距之下的選舉,輸贏通常不超過10萬票,如果國民黨要贏,任何票都不能丟失,所以最后王、馬二人一定要妥協。"臺灣問題專家吳能遠分析,王金平知道自己支持度很低,但目前還處在討價還價階段的他并不會服軟;王、馬心結由來已久,短時間要解開談何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王、馬的各說各話使得臺灣地區泛藍彌漫著一股焦慮空氣,對于泛藍基層而言,兄弟鬩于墻,裂痕一旦衍生,修復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