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磊
“每一筆公務消費記錄,都可以查詢到,可以證實是否是真實交易,這也是公務卡最核心的功能意義”
“今后,公務員如果緊急出差,不用先向財務借款,回來報銷后再還上。他們可以用本人名義的銀聯標準信用卡,在各地刷卡消費,然后再把發生的差旅費、公務支出的憑證和發票交回財務,由財務直接跟發卡銀行結算。單位發生的集體采購,以及培訓費、會議費、招待費等也將全部由單位的公務卡支付。”中國銀聯湖北省分公司副總經理汪博對本刊描述說。
2010年前全國推廣
在明年1月1日之前,湖北省數萬家行政事業單位的每位公務員,除了工資卡外,還都會擁有一張公務卡。與普通信用卡一樣,公務卡具有授信消費等屬性,由發卡的商業銀行依據使用對象確定透支額度,使用者可以先消費后還款、在寬限期免息。
除湖北以外,湖南、江蘇、深圳等地目前都已開展推行公務卡的試點工作。5月14日,從財政部、人民銀行在武漢聯合召開的會議上傳出消息:全國公務卡應用推廣將在2010年之前進行,上述兩部門將共同推動公務卡在中央和各級地方預算單位的廣泛使用。有消息稱,今年上半年中央將制定發布《中央預算單位公務卡管理暫行辦法》。
該會議提供的新聞通稿顯示,早在三年前,財政部已經明確了推行公務卡的工作思路。2005年4月,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九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銀行卡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去年4月九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銀行卡工作會議,都對使用公務卡提出了原則性要求。財政部國庫司負責人在武漢召開的會議上介紹了總體推行思路:“堅持公共財政改革方向,以公務卡電子轉賬支付系統為媒介,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以現代財政國庫管理信息系統為支撐,逐步實現使用公務卡辦理公務支出,最大程度減少單位現金結算,強化財政動態監控,健全現代財政國庫制度。”
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湖北省率先在全省推廣公務卡,也是全國第一個率先推出銀聯標準卡公務卡——“62”字頭的信用卡試點區。據建設銀行湖北分行向本刊介紹,從去年5月開始,該行就開始拓展公務卡業務市場,截至今年4月底,共向563家預算單位發放公務卡18140張,累計實現公務卡消費交易額3000多萬元。建行主要向湖北省省級預算單位、武漢市區級預算單位發卡,這些單位包括省政府辦公廳、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商務廳、省審計廳、省地稅局、武漢市財政局等等。
記者獲得的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的材料顯示,從去年12月1日起在湖北全省全面推廣以來,截至今年4月30日,已經有11家商業銀行在湖北發行了銀聯標準的公務卡,發卡3萬多張,有531個行政事業單位實行(銀聯標準的)公務卡結算,刷卡消費金額3500多萬元。“人行統計的消費金額中,并非全部是公務消費,也包括公務員的私人消費。”銀聯湖北省分公司副總經理汪博特地為這一容易引起誤會的數字做了說明。
“每筆消費都可以查詢”
在媒體對公務卡的報道中,有這樣的描述:“公務卡說明書中包括:差旅報銷、機票預訂、酒店優惠、用車服務……等功能”,或者“持有銀聯標準公務卡的乘客可直接從此通道進入”等。
這些描述讓公眾對公務卡產生了誤讀。“其實公務卡與普通信用卡沒有差別,其信用額度,是由發卡行對持卡人個人資料核對后,按照銀行內部審查方法確定,”相關人員對記者解釋說,“但不排除,商業銀行會針對公務員這一類客戶群進行的促銷,也有公務員本身就是這些銀行的VIP用戶,在某些場合可以享受VIP服務。但這不表示,使用公務卡就可以獲得與其他信用卡不同的特權。因為在銀行的網絡中,你刷卡消費時并不能顯示你的公務員身份,網絡對待所有的數據都是一模一樣的。”
按目前試點地區的規定,公務卡在公務消費中不得提取現金,如果提取現金,視同個人消費,單位財務不得報銷;對單位卡提現,視同違規行為處理。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向媒體介紹說,公務卡中的個人卡最高可透支5萬元,而單位卡最高達20萬元,擁有20天到56天的透支免息期。銀聯湖北分公司表示,這些銀聯標準貸記卡,可在美、德、法、意、澳、日及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刷卡消費及ATM取款,不需要支付貨幣轉換費。
人行和湖北省財政廳,確定了公務卡聯網方案,由銀聯湖北分公司開發了《公務卡消費查詢系統》,該系統是目前單位報銷查詢公務卡消費支出的惟一接口聯網平臺。這些單位可以通過原有的財政集中支付系統聯接到銀聯信息網絡,核定報銷額度。
“最主要就是報銷查詢功能,可以證實是否是真實交易,這也是公務卡最核心的功能意義,”汪博對記者介紹說:“每一筆公務消費記錄,都可以查詢到。”
對于發卡的商業銀行們來說,公務消費是一個龐大商機,“公務卡推進不僅對銀行卡支付體系建設有重要意義,對于銀行業來講,還有利于促進非現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減少現金流通;有利于拓展銀行卡的客戶群體,提升銀行的客戶層次;有利于完善銀行卡品種和功能,促進信用卡發展,擴大消費信貸、培育信用觀念;有利于推動銀行受理市場快速發展,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人員向本刊介紹說。
公務卡能否防止腐敗?
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在談到推廣公務卡的意義時指出:有利于深化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規范財政資金管理;有利于促進非現金支付工具使用,節約現金成本,抑制利用現金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有利于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促進銀行卡產業發展。
從理論上講,公務卡的推廣可以提高單位的財務管理效率。也能加強對商戶的約束,防止其利用收取現金逃稅。而最被公眾寄予希望的是:此舉將卡死公款私用、杜絕多開虛報等現象,可杜絕財務報銷環節中的湊票報銷,防止公務腐敗。
但這一制定政策的良好初衷是否能夠實現?記者未能從試點地區的主管單位獲得相關案例和資料。各方專家的觀點也不盡相同。
“比如以前對公務員伙食規定的‘四菜一湯,或者公務人員用車制度的改革,但改革結果是吃喝之風更厲害了,而對用車的問題也有新的對策,有人將汽油錢轉移給企業。”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對本刊評價說。
他認為,防止腐敗的關鍵是要求政府部門轉變職能,從制度上建立防范機制,“歷次改革的經驗都證明了,如果只是治標而非治本之策,難以從根本上防范腐敗。但這(公務卡)肯定比沒有強。”他也同意,公務卡的推行有助于節省公共財政成本、提高公務效率,但在推廣過程中,要防止新的問題以新的形式出現。
審計專家、人民大學教授宋常則向本刊表示,不應該將公務卡的防腐作用過分夸大。“公務卡的推廣,可以使資金流向明確,有利于完善和規范財政、財務管理,加強財政資金預算管理,有利于促進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從政府審計工作來看,方便查找審計監督的依據和線索。但要看到,這不是單一的防腐措施,如果將其作用夸大。會造成不應有的社會效應。還有可能影響人們對反腐工作的重視程度。”他對本刊記者說。
另一方面,他也認為,公務卡的推行也并不能完全達到“完善財政預算管理”的目的,其運行的結果如何還需要在實踐中經過檢驗。
“從推行的初衷看,這是一個良好的政策,我們應該承認是一種積極的探索:從制度層面對行政事業單位消費進行規劃和合理管理,這是有益的。”但他認為,要防止腐敗根源,還應該堅持從體制改革、制度健全方面著手——“這是最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