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克錦
這個地位不穩的巴基斯坦強人或許正利用“沉默”
從7月10日政府軍隊猛烈攻擊極端分子占據的紅色清真寺的畫面,到7月20日數百名律師在最高法院外聽到首席大法官喬杜里即將復職后熱烈狂歡的場面,世人看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巴基斯坦,一個是在用武力恢復秩序,一個是在用法律維護公正。兩個矛盾著卻互為補充的形象,曲折反映了巴國內各派系之間復雜的斗爭與妥協現狀。
關于穆沙拉夫總統選擇在7月和極端勢力“攤牌”的原因,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答案。第一個答案是,極端組織勢力已經坐大,逐漸但穩固地“塔利班化”,對穆沙拉夫的統治形成威脅。5年來,作為美國反恐戰線上的堅定盟友,在獲得大筆美元的同時,巴基斯坦付出的代價是國內瀕臨“分裂”,本來蟄伏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地區部落中的塔利班人員和思想,趁著民間反美情緒蔓延到巴基斯坦的大城市,并且扮演起民間警察的角色,要以伊斯蘭法治理城區。這已經挑戰到巴基斯坦傳統的井水不犯河水原則。
強人穆沙拉夫雖然和民主派有矛盾,在國會中要倚重穆斯林聯盟和其他宗教政黨對抗世俗的人民黨,又顧忌到西部邊境省份的經濟民族主義者和部落長老們不好惹,因此常對本國的極端勢力手下留情,但他本人的世俗傾向、反恐立場和“現代化”色彩,難免令塔利班式的極端組織嫉恨。在西方的壓力下,雙方的“總決算”遲早會到來。恰好這時與“基地”有聯系的極端分子躲在首都紅色清真寺內與政府對抗,給了政府以口實。
當然,也有很多分析認為,穆沙拉夫的攤牌決定,其實是根據他本人的日程表做出的。在穆沙拉夫的日程表上,近來有些不利因素:其一,解除首席大法官喬杜里所造成的律師界和反對黨的對抗越來越難以收場;其二,巴議會在2004年曾確認,1999年政變上臺的穆沙拉夫統治合法,但總統任期是到2007年11月;其三,美國正對他的反恐決心感到懷疑。因此,發動這樣一次行動,似乎可以一箭三雕:轉移國民對“法官事件”的關注;造成“反恐需要強人,總統應留任”的輿論;讓國際反恐盟友放心,繼續支持他。
還有一個被西方媒體熱炒的原因,那就是“中國的憤怒”。據傳因為極端勢力綁架了涉嫌從事色情業的中國公民,并試圖讓他們在電視上公開道歉,因而惹怒了中國這個伊斯蘭堡“全天候”的朋友。在北京的強烈要求下'穆沙拉夫不得不殺一儆百。當然,這個傳聞已被中國政府否定。據巴基斯坦《新聞報》報道,雖然穆沙拉夫表示中國人在巴受到威脅是巴基斯坦“整個國家的恥辱”,但他也強調,這次“沉默”行動沒有受到任何外來壓力(此前也有傳聞說是美國施壓)。總理阿齊茲也說,該行動是早有計劃。

攤牌已經發生,后果多少也在預料之中。例如,攻陷紅色清真寺之后一周內,巴各地自殺爆炸事件不斷,其中就有對中國工程師車隊的襲擊。基地組織更是幸災樂禍,大有在伊拉克之外再開辟一個屠殺大量平民和少量西方人的新戰場的趨勢。這樣的亂局似乎印證了穆沙拉夫要轉移民眾視線、制造“混亂的局面需要強人”的說法。然而,在不斷的爆炸聲中,巴最高法院宣布“中止喬杜里職務”違憲,立即恢復其職務,穆沙拉夫接受這一判決;他還說,不會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10月份選舉要如期舉行——這一切似乎又說明,穆沙拉夫的確是要清除極端勢力,或許他還想以此來與民主派爭奪西方的支持。
不過,“沉默”行動所引發的大量人員傷亡,也已加劇了民眾的不滿。很多人認為,強人政府不是解決恐怖主義的良方,真正出路在于賦予人民權力,組成文人政府;更多人批評穆沙拉夫治下的基礎教育的失敗:正是由于公立學校減少、費用增加,才使很多平民子弟只好去極端分子辦的免費宗教學校接受洗腦,甚至夢想著當“烈士”。
這些后果似乎都不利于穆沙拉夫。但這個地位不穩的巴基斯坦強人或許正利用“沉默”行動改變整個國家的航道:此前,人們在討論“要一個軍人政府,還是要一個民主選舉的文人政府”,現在,人們或許不得不討論“要一個帶有溫和宗教色彩的、現代化的國家,還是要一個極端色彩的、塔利班式的國家”。而在新話題的討論里,人們會發現,軍人總統還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他愿意和民主選舉出來的總理合理地分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