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夏
只要拉美國家在經濟發展和政治自由方面仍然落后于美國,就很難避免這個號稱“美國后院”地區的人民設法移民到這里來。如何將他們吸收到美國社會中而不是將他們排斥在外,是對美國人的一個大挑戰。
矗立在哈得遜河口的自由女神像是法國人在1886年送給美國的禮物。當時飛機還沒有出現,新舊大陸之間的交往主要在歐洲與北美之間通過船舶往來。選擇在紐約的港口外建立這個雕像,其含義在于歡迎一切來到新大陸這塊自由的土地上的人們,尤其是外國的移民。
美國從一開始就是由移民建立起來的。200多年來,美國一直保持著歡迎移民的傳統,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2006年的數據表明,這個國家接納的移民人數,超過世界上所有其它國家接納人數的總和,其居民中有12%左右出生在國外。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大批移民的話,美國是否還成其為我們所知道的美國。
因此,美國最近爭論激烈的移民改革,就不僅僅是一個政策或者法律之爭,而是關系到這個國家立國的原則以及今后的社會經濟走向。

移民改革法案的背景
美國今天的移民問題,說穿了主要就是非法移民。如今美國有1200萬非法移民,81%來自拉丁美洲。來得最多的國家,就是與美國有著數千英里共同邊界的墨西哥——墨西哥人占了非法移民總數的57%,達到680萬之多。亞洲人占非法移民人數9%,從歐洲和加拿大來的也有6%。自從90年代中期以來,到美國的非法移民人數已經日漸超過合法移民。
非法移民主要集中在幾個與墨西哥接壤的大州里面。加利福尼亞占了大概25%,德克薩斯15%,佛羅里達10%。另一個與墨西哥接壤的亞利桑納州大部分地區是沙漠,全州600萬人口中,非法移民竟然超過了50萬。最近幾年來,非法移民的人口有向紐約、伊利諾、新澤西等東北部大城市附近地區轉移的現象。他們來到美國的渠道,或是拿著旅游、商務等短期簽證入境之后滯留不返,或是坐車坐船非法入境,墨西哥人則干脆就從邊界上大批地走過來——碰到有墻或者鐵絲網的地方就爬過去。許多人是拖家帶口過來的,因此非法移民家庭中有大約500萬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過,他們中的大多數是母親來到美國之后出生的,所以算是美國公民。亞裔居民中,估計有10%為非法移民。
這些移民非法來到美國的目的,當然就是為了生計。調查表明,非法移民中超過700萬人有正式工作。1/3的人在服務業,主要是當清潔工。如今在美國的大城市里,清潔工的主要來源就是來自拉丁美洲的移民。代表清潔工的服務業工會也不得不提供雙語服務。另外一個大的行業就是建筑業。到美國的建筑工地上看看,就能發現這些移民的身份地位很像中國建筑業中的農民工。
如此數目巨大的非法移民人口并不是短時期內出現的,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美國的移民法給絕大部分的國家和地區都規定了移民的名額以及類別,許多人來到之后不愿意離開,于是便留下來成了非法移民。而能夠從非法轉變為合法的途徑非常有限,遠遠超過寧可身份非法也要留下來的人的數目,所以這個問題便日益積重難返。
經濟的動力還是社會的累贅
非法移民在今天的美國社會中起了什么樣的作用?他們是否應該被給予合法身份?支持與反對者各自有一套道理。
反對者中有左翼也有右翼人士。左翼人士認為,這些非法移民奪去了本該是美國人或者是合法移民來做的工作,同時壓低了其他工人的工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晚間6時黃金時間節目的主持人多布斯(LouDobbs)就是自由派中堅決反對非法移民身份合法化的代表人物。多布斯在他的節目中有一個每日專題,嚴厲批評政府控制非法移民不力。而右翼人士則更多從執法角度切入,指出身份合法化等于變相地獎勵那些違犯了法律的人。美國如果這次松了口,豈非等于鼓勵更多人非法前來?為了強調法律色彩,他們將合法化叫做“大赦”,并且提醒人們說,80年代美國也曾經給予非法移民以大赦,結果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令非法越境現象越來越嚴重。

支持者中同樣有左翼與右翼。左翼的自由派有一種頗能打動人心的說法:“世界上沒有非法的勞動者?!痹谒麄兛磥?,只要在美國居住了一段時間,勤懇工作、按時納稅的人都應該有權在這里居住。右翼的支持者則更多地站在雇主一面,指出美國經濟需要這些廉價的勞工,尤其是這1200萬非法移民在做著美國公民不愿從事的工作。況且,如果不給予這些人以合法身份,美國政府又能怎么辦?勞民傷財地一個個抓起來送回國去?他們留下的工作又由誰來做?鑒于美國大城市附近的居民普遍雇用拉美裔移民來從事家務、房屋維修等工作,小規模的雇主也大量廉價雇用移民,新移民法案其實影響到大批人的日常生活。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多數勞工組織支持移民改革,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勞工組織歷來有反移民的傳統,但是現在移民在藍領勞工中的比例越來越高,尤其是在工會力量持續發展的服務行業里,拉丁族裔的移民占了非常大的比重,這是勞工組織在選擇政治立場的時候必須考慮的因素。
不爭的事實是,非法移民的存在的確讓美國執法部門極為頭疼。不僅這些移民自身就在非法狀態,而且這種“黑”狀態又導致了一連串的犯罪問題:雇主用“黑”工,雇主和雇工雙方一起逃稅,黑社會、娼妓、走私、販毒等等現象也大量滋生。
同時,非法移民也從根本上動搖了美國的社會福利體系。他們中相當大部分的人沒有醫療保險,平日沒有能力看病,病重了便上急診室,醫院按照法律不能不收留,讓醫療系統不堪重負。在公共教育方面,法律規定學校不得拒收兒童入學。在有大量非法移民的地區,地方政府從他們那里拿不到多少稅收,卻要付出大筆教育開支。
給予非法移民以合法身份是否能夠解決上述問題呢?支持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反對者卻質疑說,這不過是目光短淺的做法。對于今后繼續前來的非法移民又該怎么辦呢?而正在排隊等待永久居留權身份的許多合法移民也對此憤憤不平,覺得他們自己在規規矩矩地按法律申請,反倒是被那些犯法的人搶了先。
奇怪的政治聯盟
幾年來,布什總統和國會民主黨人針尖對麥芒,唯有在移民改革這個問題上卻看法接近,倒是共和黨的議員成了新移民法案通過的障礙。
在進入白宮之前,布什對國際事務基本沒有多少知識,唯獨在移民問題上卻經驗豐富。作為美國第二大州德克薩斯的州長,他不得不每天應付大量的移民難題。德克薩斯與非法移民最大的來源國墨西哥之間有著比相鄰幾個州更長的共同邊界,每天都有大批墨西哥人從這里非法越界進入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經濟特別是那里的農業大量依賴移民勞工。而農業移民勞工中的非法身份者比例最高。
能說一口流利西班牙語的布什總統希望在他余下的不到一年多任期內開辟出一
條解決非法移民問題的路徑來。早在2004年,布什就提出了客工計劃,以減少非法移民數量。這次白宮全力推動新的移民法案,以實現一攬子移民改革計劃。
參議院中新移民法案的主要內容有這樣幾點:
1)美國的非法移民經過調查證明無犯罪記錄后,繳納1500美元便可以申請長期工作簽證。但如果要申請永久居留權的話,則需要繳納5000美元罰款,并住滿8年。
2)每年給予40萬外來客工申請為期兩年的簽證進入美國工作。簽證期滿后回國等待一年,可以再次申請。前后總共的工作簽證時間為6年。
3)改變過去親屬優先的移民批準方式,轉為以學歷和技術能力優先。
4)這個法案還強調要加強美國和墨西哥之間的邊界防守,以阻止更多非法移民進入。
這雖然是個經多方面討論之后出臺的折中法案,無論是民主黨人還是共和黨人都不甚滿意。自由派指出,對那些貧窮的移民進行如此高額的罰款實在不公平;保守派卻說,法案沒有拿出足夠的措施來保護美國的邊界并懲罰與移民相關的犯罪。
民主黨人中大多數支持移民改革法案。除了能夠放到桌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當然也是受到了來自以拉美裔為主的少數族裔選民的壓力。拉美裔的人口幾年前超過了非洲裔,成為美國第一大少數民族。拉美裔——除了古巴人之外——的選票主要投給民主黨,來自拉美選民多的選區的議員都必須為他們代言。當年克林頓在選舉之前,讓大批移民突擊宣誓成為公民,就有拉選票之嫌。于是,多數的民主黨參議員便在這次移民改革方案中成了白宮的同盟。
參院中大多數共和黨人這次卻不買總統的賬。他們要求首先立法以及增加撥款來加強邊界,增加邊防警衛,用鐵絲網和高墻攔住非法越境者。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在2005年12月曾經通過了議案,要在美國和墨西哥的邊界上樹立一道長達1100公里的圍墻,將非法移民堵在境外。這引發了美國境內大規模的抗議浪潮。在參議院內,共和黨議員提出了一系列的修正法案,并聲稱該法案如果不按照他們的意思修改,他們就會采取無限制講演或沒完沒了地辯論(filibuster)的方式去阻撓法案的通過。如果這樣的話,參議院內必須有60票的多數才能結束辯論,進入實際投票階段。結果,參議院在6月7日晚間的投票中,法案進入下個程序只得到了45票的支持。參院多數黨領袖里德宣布將該法案撤出程序。
眼看法案就要壽終正寢,布什總統從歐洲回來,立刻將一批關鍵的共和黨參議員請到白宮吃午飯。果然,很快參議院內兩黨就達成了協議,將移民法案重新提上了日程。
矛盾的美國民意
世界上的移民國家有幾個,但是哪個國家也不像美國這樣在數百年的歷史上持續地依賴大量的移民人口來保持社會和經濟的活力。來到美國的各國移民不僅在這里生根發展,而且經常還能夠保持母國的文化特色,使得美國成了一個涵括世界各個民族和各種文明的特殊的國家。美國人也經常為自己的這種多元文明而驕傲。
然而,美國人尤其是西北歐裔的白人對移民的心態又是矛盾的。在接納移民的同時,他們擔心移民會破壞他們建立起來的政治、法律、社會、文化。每隔一段時間,當來自某個地區的移民大量登陸的時候,社會上就總要出現一股抵制這些移民的浪潮。愛爾蘭人、猶太人、東歐人、中國人、日本人都遭受過公開的歧視與排斥??梢哉f,移民政策是美國社會的一面鏡子。
就拿同屬于白種人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愛爾蘭人為例。19世紀中期愛爾蘭土豆歉收造成大饑荒,成千上萬的人向大洋彼岸移民,成為美國新興的工業以及鐵路公路建設需要的大量廉價勞力中的主力軍。美國東部的大城市如紐約和波士頓到處都有愛爾蘭窮人的聚居區。他們信仰天主教而不是多數美國人信仰的新教。他們性格熱情,嗜酒如命的人不少,不像新教清教徒的后代那樣拘謹而守禮節。他們中黑幫與犯罪事件層出不窮。他們的街道和酒吧改變了美國大城市的面貌。在這種背景下,19世紀后期美國出現了大規模的反愛爾蘭移民浪潮。愛爾蘭人被罵作“骯臟懶惰的酒鬼”,被排斥出其他白人的居住區,雇主給他們付的工資也要比其他白人低一大截。甚至美國人口統計局在統計時也將愛爾蘭人單列出來,不在“白人”之列。1919年,美國通過了憲法第十八條修正案,禁止在國內釀造、運送、出售酒類。這個著名的《禁酒法》針對的主要就是愛爾蘭移民。這條修正案在1933年羅斯福新政期間被廢除,愛爾蘭人也逐漸進入了主流社會,成了地道的“白人”。
今天拉美裔移民的狀況以及社會對他們的偏見,與當初的愛爾蘭人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拉美裔本來不是一個種族,里面白人、印第安人、黑人都有,而且來自拉丁美洲各個不同的國家。拉美移民來到美國的動機,和其他移民并沒有什么區別。只要拉美國家在經濟發展和政治自由方面仍然落后于美國,就很難避免這個號稱“美國后院”地區的人民設法移民到這里來。如何將他們吸收到美國社會中而不是將他們排斥在外,是對美國人的一個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