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昭杰 郭延波
1908年9月19日,蒙哥馬利從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畢業,隨后被分配到皇家沃里克郡團當一名少尉軍官。是年12月12日,他隨皇家沃里克郡團第一營駐防印度,駐地位于印度西北邊疆的白沙瓦。起初,蒙哥馬利郁郁不得志,然而,一次奇特的考試卻使年輕的他受益終生。
少年時代的蒙哥馬利學習不用功,成績不好,他早已習慣學習落伍的生活,也不在乎考試的結果,但是蒙哥馬利喜歡當兵,愿意當兵,在軍隊所做的一切他都非常在意。當時部隊運輸的主要工具是騾車和騾子,因此蒙哥馬利被送去學習駕馭騾車及其有關知識。學習結束時,軍官要進行考核,由一位外來的考官主持口試。據說考官是位騾子專家,對騾子的習性了如指掌。考試開始時,考官用充滿血絲的眼睛注視著蒙哥馬利,問道:“騾子一天大便幾次?”
這個問題完全出乎蒙哥馬利的意料,接著便是一陣尷尬的沉默。在絕望中,蒙哥馬利飛快地開動腦筋:是不是上午3次、下午3次?晚上也許只有小便而沒有大便?只聽見考官又問:“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6次。”
“不對,第一題不及格。零分。”
“那么正確的答案是幾次?”
“8次。”
“先生,我看6次、8次沒有多大關系。”
“不準無禮!你的耐心會讓你知道我的結論是正確的。第二個問題……”
盡管第一題得了零分,蒙哥馬利還是順利地通過了考試,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但是蒙哥馬利沒有作罷,他的好奇心上來了。觀察了半個月,他發現騾子果然是一天拉8次屎。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后來他對別人講:“這次考試使我真正懂得,一個軍人戰場的觀察力來自他對平時生活的積累,而縝密的計劃只能來自源源不斷的、全神貫注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白沙瓦成為蒙哥馬利人生的新起點,他的人生從此與眾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蒙哥馬利在軍隊中嶄露頭角。1915年,他受傷住院,在醫院反思他以前的生活,他深刻地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意義了,從那時候起,他給自己立了一個座右銘:“筆比劍更重要。”他堅持不懈地閱讀與思考,以求精通他的專業,直到細枝末節的各個方面,進而使自己成為英國的一代名將。
(楊松摘自2007年1月10日《世界報》)
責編:葉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