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紅
在職場,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做“雞頭”還是做“鳳尾”?有人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要做就做一個能呼風喚雨的“雞頭”,這樣才不會平凡一輩子;而有人則說,做“鳳尾”雖然比不上“雞頭”風光,但可以面對高手不斷提高。孰是孰非,且聽過來人怎么說。
案例一“雞頭”不是人人能當
張先生,某公司企劃部主管
2003年的時候,我在一家廣告公司任部門經理。2004年,一家民營企業看中了我,欲聘我做總經理。臨上任前,我曾猶豫過,就怕憑自己的能力,不能勝任那個職位。心里沒底的我請一位朋友給我做“參謀”,讓他給我拿個主意,我要不要去那家公司接手總經理的職位。朋友聽了不假思索地說:“要去啊,總經理多風光啊,干嗎不去?難道你放著‘雞頭不當,甘心給人當一輩子‘鳳尾啊?”想想朋友的話也有道理,雖然之前我沒有干過總經理,缺乏相關經驗,開展起工作來可能一開始會有一點難度,但我可以在干中學啊。再說,誰想一輩子屈居人下呢,放著做“雞頭”的機會不去把握,那才叫傻呢。
于是,我接受了朋友的建議,去那家公司走馬上任。然而,在那個職位上做了兩年,盡管我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但工作業績卻總是上不去,眼見同行的業績不斷上升,而我的公司卻已徘徊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后來,公司董事局追究責任時,我被解聘了。兩年的“雞頭”生涯,以失敗告終,最終弄得自己既沒面子也不快樂,還影響了我的職場前途。靜下心來想想,之所以我會落得如此下場,可能是我缺乏當老板的適應能力所致。也許我只適合做“鳳尾”,做“雞頭”沒有那個能力,在上任之前,沒有對自己的能力進行客觀的評估,才會造成如此結果。
案例二“鳳尾”不好做,但做“雞頭”沒膽量
楊小姐,某公司業務員
做“雞頭”還是做“鳳尾”,我看還得根據一個人的能耐和性格來決定,有能力做“雞頭”最好,沒能力就安心做“鳳尾”吧。
我大學畢業的時候,為了爭取更好的發展,沒有回家鄉,而是選擇留在了省城。然而,令我想不到的是,在省城這種人才濟濟的地方,要想出人頭地,混出個樣來,實在太難了。我在省城呆了三年沒有什么作為,性格卻變得比以前更脆弱,越來越不自信。
前些日子回了趟家鄉,家鄉的變化令我很是欣慰,見了幾個中學同學,人家都比我混得好,不但有自己的事業,還提前進入了小康,有房有車生活很是愜意。相比之下,自己在省城混了幾年卻一事無成,不免對當初自己的選擇產生懷疑,繼而很是后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如果當初自己不那么草率地做決定,先回家鄉看看,再聽聽周圍朋友的意見,也許事情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想放棄省城的職業回家鄉發展吧,又抹不開面子,怕朋友們笑話我,所以還得硬撐著。
雖然做“鳳尾”的日子不好過,但我卻有自知之明。做“雞頭”我既沒那本事,也沒那膽量,更沒那信心,所以只能做一個仰人鼻息的“鳳尾”。常看到一些下崗工人發憤圖強創業的故事,我想,如果生活將我逼到了那個分上,面臨絕境的時候,我可能會痛下決心,沖出去,做一個自己主宰自己命運的“雞頭”,為自己打拼。但現在,我想就先這么混著吧。
案例三自己快樂就好
李先生,私企老板
8年前,我大學畢業,應聘到一家外資企業做了總經理助理。進公司后,深得老板的賞識,只兩年的工夫,我就坐到了副總的位置。那時候在公司除了老板外,我算得上是個能“呼風喚雨”的人物,但其實表面光鮮的背后,我卻有著說不出的苦衷。作為副總,公司的一應大小事務我都得負責,工作出了問題,我得對老板負責。所以,為了做好這份工作,保住這個得來不易的位置,我只得努力工作,每天都加班,周末也得工作。漸漸地,伴隨著心靈和身體的疲憊,我對這份工作漸漸心生厭倦。覺得自己好像是老板的工作機器,高速有效地完成老板交待的工作,替老板打理好公司的大小事務,就是我在這個公司存在的價值。而所謂的高薪,其實是我用拼命工作、透支自己的生命的方式換來的。
對這份工作喪失了熱情,我就萌生了辭職單干,做一個自由人的念頭。于是,我辭職了。從那時起,我就走上了下海經商的道路。先是跑到廣州做房地產,做國外品牌代理,后又與幾個人合伙辦起了一家板材廠,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已初具規模。對于未來,我充滿了信心。
自己做很累,但很開心,所謂痛并快樂著吧。因為沒有大的公司或單位做背景一切都要靠自己,在外邊常常碰釘子。有訂單了就忙一陣子,沒有訂單就閑一陣子,收入遠沒有在外企打工時有保障。但是,自己創業與給人打工,性質不一樣,再苦再累,心里也舒服。所以,我從不后悔自己的選擇。
我認為一個人是做“雞頭”還是做“鳳尾”,主要與他的個性有關。循規蹈矩的人,怕冒險的人,注定他們做不了“雞頭”,只能做“鳳尾”。人各有志,人各有所能,盡自己的能力,按自己的心愿做好自己的事,讓自己過得快樂就好。
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
做“雞頭”還是做“鳳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關鍵是要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確的評估。但要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確有效的評估,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當事人在做一項工作之前,要對客觀條件進行通盤考慮,評估一下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完成,通過冷靜的權衡,再作決定。人貴有自知之明,自己做不了的事,不要勉強,明知自己沒有這種適應能力,卻被優厚的待遇和令人羨慕的職位等一些外在的東西所左右,去從事一份自己無法勝任的工作,那么,失敗的概率是極大的。一旦失敗,不僅會影響到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還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因此,在做出選擇之前,正確地對自己進行評估,尤為重要。
在職場競爭殘酷而激烈的今天,淡化“雞頭”和“鳳尾”觀念,順應潮流,從大局出發,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前提,這才是應有之義,畢竟,市場之道,生存第一,失去了生存的本錢,做什么都失去了意義。
作家能夠寫出不朽之作,那是他非常適合寫作。每個人都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創造出安樂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