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展
文學作品成為經典,需要經歷時間長河的檢驗,包括:當代的——“正在進行時”,成為后來的——“過去時”,以及至少百年以上的——“未來時”。我覺得《牡丹亭》的生命力,最能說明它經受的浩蕩起伏歷史長河的考驗。
錢鍾書引沈起鳳《諧鐸》卷二《筆頭減壽》語云:“世上演《牡丹亭》一日,湯顯祖在地獄受苦一日?!蔽鞣接姓撜邠P言:“世上紀念莎士比亞生辰,地獄中莎士比亞正在受罪?!保ā豆苠F編》二下卷第504頁,三聯版)衛道士們的詛咒,在公道的后人看來,恰恰是對經典的贊揚。錢錘書接著說:“寧與所歡同入地獄,不愿隨老僧升天;地獄中皆可與才子、英雄、美婦得為伴侶?!?/p>
湯顯祖四十九歲作《牡丹亭》,時為萬歷二十六年(1598),不料到了一百八十多年之后的乾隆朝,這部經典因涉及金人南侵而成了禁書。到了同治十一年(1872),它又成了淫書;在江西臨川滸彎鎮豎立了一塊圣旨碑:“《西廂記》、《牡丹亭》和《紅樓夢》嚴禁翻刻?!保ā囤M東史跡》)。乾隆和同治為《牡丹亭》的不朽價值,作了歷史上最棒的無價廣告,皇上“圣明”乎?蠢驢也!
我初讀《牡丹亭》,是由于林黛玉的如醉如癡而引起的,《紅樓夢》第23回,黛玉走到梨香院,聽得墻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有兩句唱腔使她為之一震,“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再側耳細聽:“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不覺點頭自嘆:“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其中的趣味?!蹦莻€時代,《牡丹亭》是朝廷公開禁錮,卻在民間暗中涌動的“淫書”,禁歸禁,傳歸傳,禁得愈嚴酷,傳得愈久遠。雪夜閉門讀“禁書”,乃人生一大樂事也?!赌档ねぁ芬怀鍪谰彤a生了轟動效應。沈德符在《顧曲雜言》中說,此書“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明末清初,許多遭遇不幸婚姻的女子,因酷愛《牡丹亭》幽怨而死。著名的就有俞二娘、金鳳鈿、馮小青、商小玲……那是血淚凄婉的殉情啊!“以理殺人”達到極致的明末,其烈女之多,超越歷代。《牡丹亭》卻大唱反調:夢中歡媾,憂思而亡,閻羅冥判,拾畫叫畫,死而復生,終成眷屬。這些絕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湯顯祖卻充分發揮了浪漫主義的強大威力!變不可能而為可信,以其幻象流變的特質喚起人性的感悟覺醒。人間竟有如此靚麗鮮活大膽懷春的杜麗娘,愛意里展現裊娜,靈動中洋溢著春光。湯顯祖真是一位俠膽柔腸的戲曲語言大師,難怪錢鍾書把他放在與文章巨子李白、杜甫、曹雪芹同等的地位。(《管錐編》一上卷第294頁,三聯版)同時代的評論家王驥德在《曲律》中說,湯顯祖藝術語言之妙何在呢?“在于深淺、濃淡,雅俗之間”。歪打正著,無意中竟點到了昆劇改革的要害穴位。
我生也晚,無緣看到大師們——俞振飛先后與程硯秋、梅蘭芳合作的《牡丹亭》。不久前,有幸觀賞到上海昆劇院《游園·驚夢·尋夢》,心靈為之震撼。近日,又喜見蘇州昆劇院青春版《牡丹亭》百場紀念在京的演出盛況。青春版《牡丹亭》三年間在中國兩岸三地以及美國的百場演出幾乎場場爆滿,觀眾中60%是青年人,《牡丹亭》中“美”和“情”的兩股文化救贖力量,感染了千萬青年學子的心,竟成為牽連兩岸三地炎黃子孫的獨特文化紐帶。《牡丹亭》的紅火在于培養了青年觀眾,昆劇源源的后起之秀預示著昆曲藝術的春天。
王蒙老兄評論昆劇《牡丹亭》的一段話耐人尋味:“昆曲是精致的,是純美的則含蓄的?!芳t了眼的人無法靜下心來看昆曲,暴發戶無法靜下心來聽昆曲,被股市或樓市套牢了的倒霉蛋無法好好欣賞昆曲,整天忙著搞文化大革命拉選票的人也與昆曲無緣?!闭\如斯言,但愿精品藝術能如俗世中吹過的一股清風,喚起世人心底的真情、純情。我也堅信,具有普世精神價值的優秀的民族文化,必然具有不朽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