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遙

傅洛達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展望未來論壇在社區中舉行,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玫瑰走進中國的社區?
傅洛達出生在德國?瘦高的身板,很斯文地架著一副眼鏡?從小時候起,他就隨著當外交官的父親行走于第三世界國家?2005年他在德國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后來到中國,擔任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的國際顧問?
2006年,傅洛達嘗試著將國外推動社區公眾參與的方法"展望未來論壇"(Future Search Conference)引入了中國,在北京和南京的幾個社區中進行試點,全方位推動社區自治?論壇盡量邀請到所有可能發揮作用的利益人群,比如社區中的企業家,學校,上班族,老年人,居委會,政府部門等等,深層次地推動自治?
改變社區從每個人開始
提到社區的建設和治理,傅洛達總會先畫出一個三角形,一個點代表展望未來論壇,一個點代表利益相關方,一個點代表能力建設?三方交融,互相促進,形成一個穩固的三角形---社區自治?
展望未來論壇自上世紀80年代由馬恩·韋斯伯和桑達·詹諾夫創立以來,就是作為一種社區公眾參與的培養模式,經過多年在全球范圍的探索,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區公共參與的培訓模式,既可以放在社區中來推動社區的自治,也可以放在一個市的范圍內來推動公眾參與對于城市的治理?
這樣的活動聽起來似乎只是一種新鮮花樣的形式主義而已?2006年至今,傅洛達和他的伙伴們在不同的社區中開展了3次實踐?
每次活動開始前,傅洛達和活動組織者總是擔心社區的居民面對這種新鮮的事物,可能會反應冷淡?
2006年10月,第二個展望未來論壇在南京市玄武區鎖金村社區服務中心舉行時,來自政府部門?社區工作者?NGO?新老居民?教師等80多名不同利益代表參加了活動?不僅每天到會的人始終有80多人,而且無論老人小孩,或是政府官員和社區居民,每個與會者都積極地響應主持人,一絲不茍地完成會議任務?
積極的態度只是論壇成功的一個前提,論壇需要把所有的人分成小組后,每個小組在開放的討論中完成五個部分的內容,回顧過去,總結當今的挑戰,聚焦未來,尋求共同點和目標,以及制定規劃措施,并在每個部分討論完成后,所有人一起分享小組的討論結果?
進入論壇的第一部分討論時,舊有的角色習慣影響著每個人的發言,有一位街道的官員顯然把這樣的活動當成了平常的會議,開始了滔滔不絕的精神傳達會,直到用完發言的時間?除了這一種發言習慣,面對著混坐在一起的社區居民,更多的政府官員選擇沉默慎言?
剛開始時不適應的,并不僅僅只有政府官員,社區居民也不習慣如何與人交流和討論公共話題,有的人說得太多,有的人卻幾乎不發言?最典型的是在北京東城區舉行的第一次展望未來論壇,一名拆遷戶每次遇到討論,都會搶著發言講述他自己的故事?到了第二天,他也感覺到自己像個"祥林嫂",于是他從一味的傾訴轉為開始傾聽,開始接受別人的想法?在主持人對節奏的控制下,發言少的人開始說話,而搶著說話的人也沒有被粗暴地打斷過,每個人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被尊重的感覺?
絕大多數與會者最終接受了"任何人的想法都是有效的,我們不對別人的想法發表評論",如此一來,每個人的看法和愿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集中起來的意見才是多數人意愿的真正體現?這些意見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民意?
到了論壇的最后一天,每個人都積極發言,甚至是慎言的政府官員,也在開放的氣氛感染下,放下顧慮暢所欲言?每個人提出的問題都隨著心態的放開而越來越實際?雖然直到論壇結束仍有官員打官腔,有居民說一些他們覺得官員想聽的話,但更多的人還是愿意說實際的問題?
一切公共話題都是地方的
論壇并沒有強調某一方的利益,因此,即便是利益沖突很大的不同人群,他們依然可以坐在一起討論?當然,論壇在技術性環節上,還是要照顧政府部門的權威,論壇發起時就盡量說服政府部門參與組織,這樣既保障了他們的積極性,也巧妙地協調了政府部門以下的利益沖突的各方?
在代議制民主中,活躍的都是專門從事公共事務的人士?而展望未來論壇作為參與式民主的一種方式,面向平時參與公共事務很少的公民,引導參與者高效地探討公共話題?
論壇非常強調參會者的多元性,如果是一個社區的展望未來論壇,那么就要論壇主辦者盡力邀請到與社區治理和發展相關聯的所有利益群體的參與?當論壇中的討論進入狀態后,禮節性程式化的空話套話很快被尖銳的問題打破,教育?醫療?法治?環保迅速成為論壇的關鍵詞?這些話題專家都講過,但是老百姓?政府官員?NGO組織等不同人群發出自己的聲音,別有一番味道,以往專家的文章就顯得乏味了?

在論壇上,參與者還需要模擬不同的情景短劇來展示和試圖解決社會問題?有人設想通過完善的法治社會來化解社會沖突,于是他們就表演了一場訴訟,分別模擬法官?原告?被告?律師,上演了一次程序公正的訴訟?情景短劇可以讓平時沒有接觸過法律問題的公眾,在表演中感受法治?
通過討論和表演,雖然在類似戶籍問題上,不同的社區居民意見甚至完全相反,但他們更容易發現共同利益并不受不同背景的影響,尤其是在教育?醫療?法治問題上的看法高度一致?平時孤立的個體,通過這樣形式的活動,可以發現很多有著共識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想推動公共事務的個人,平時和別人很少發生聯系,因此非常孤獨,而且很多預想的目標是一個人沒法實現的?當他們在論壇上發現很多合作伙伴,看到這么多人愿意溝通,愿意合作,愿意作出實際的承諾,他們就體會到了社區的融洽,對于想要爭取的目標也有了更大的信心?主持人沒有任何的引導,會后工作團隊對發言進行統計時,很明顯地看到"參與"?"平等"?"民主"三個詞被使用的頻率最高?
超過85%的參與者認為論壇包含了一種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使大家都能愉快地加入到討論中來?通過傾聽不同群體的聲音,使他們了解了當今社會的現狀,對未來的工作有了清醒的認識和規劃?
從計劃經濟轉型而來的社區,常常無法有效地把社區成員組織起來,社區居民自我組織能力又不足,對于社區公共事務也很冷漠?政府不得不又把大量社區自治事務大包大攬下來,不僅帶來行政成本的上升,這樣行政化的社區管理模式使得不同的利益相關方缺乏有效的表達渠道?
通過論壇,傅洛達明顯看到,不同的利益群體的參與能力和積極性都非常強,關注的社會問題觸及方方面面?而造成居民參與度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個把居民參與從可能變為現實的轉化機制與空間?"展望未來論壇"正是創造了這樣一個空間?
傅洛達設計每次論壇的結尾,是主持人向所有參加展望未來論壇的參會者獻上一朵玫瑰花?因為他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展望未來論壇在社區中舉行,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玫瑰走進中國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