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和
何念對電視劇《武林外傳》頗為欣賞——一個虛構的時空,一群真實的人,八十多集的長篇自有其現實意義,并不僅僅是搞笑那么簡單。何念的全新舞臺力作《武林外傳》仍由寧財神執筆,卻幻化出另一個時空、另一群人、另一些故事,以電視劇“前傳”的形式來打造題材和人物的錯位。
在何念看來,藝術是沒有邊際的,“話劇”承載的更多是“戲劇”因素,并不是“言多”而稱“話劇”。何念喜歡兼采西方音樂劇、肢體劇、默劇之長,將自己放在觀眾的視角來衡量人們所能接受的戲劇樣式。
何念的話劇叫座。《人模狗樣》、《和我的前妻談戀愛》、《戀人》、《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等近年來風靡滬上的話劇皆出自他手。也許是理想主義者的緣故吧,何念從上戲畢業后一直耕耘于話劇舞臺,并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他所在意的不是收益分紅,不是票房高下,而是對創意和藝術品質的堅持。他時常津津樂道于“呈現何念獨有的風格”,而何念風格的確立亦不是以題材來定,而是努力追尋戲劇審美的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老百姓看得懂,接受上沒有障礙;第二層次是以幽默感人的元素來打動觀眾;第三層次是與觀眾的生活相契合,從而產生共鳴。
無比樸素與真實,渾然不似他在舞臺上制造的光影世界。
“名著是什么?名著是當時發生的事件經作家之手流傳后世而成經典。”何念希望他的作品也蘊涵現實元素,展現真實思考,所以他嘗試了一個又一個現實題材作品。這也是他藝術追尋的方向。
好的故事,是舞臺創作生態鏈的前端。縱觀何念的作品可以發現,暢銷書、網絡小說和熱門影視劇是他靈感的主要來源,有了這些好故事做基礎,再用屬于話劇人的舞臺調度和表現方式將其呈現出來。雖然談不上是揚長避短,但得失之間,何念卻看得格外明白。
何念的舞臺表現手段就像個變幻的百寶盒,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劇中透出的那股幽默與詼諧。他的每一部話劇,幾乎都可以留下一大堆經典語錄來,絲毫不亞于賀歲劇或港臺劇的流行語風潮。正因為貼近觀眾,所以何念尤其受年輕人追捧,大家稱他是“票房保證”,而他所挑選的女演員也被冠以“念女郎”的稱號。
上海話劇界出現的所謂“何念現象”,似乎總與他的“80后”身份有關,但對此何念卻另有想法:“‘80后這個忽然流行起來的概念,代表的更多是一種價值觀取向,正如我在《雙面膠》中所表現的兩代人沖突那樣,這是一種意圖顛覆傳統卻又無能為力的狀態。而時代的烙印與矛盾,實際早已在這一群人的身上實現了融合。”
何念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因而能比別人做得更好。這般心態,似乎不像是他這個年紀且乍享榮寵的人所能擁有的踏實質樸。盡管話劇舞臺仍然是寂寞的天空,但相比影視劇動輒數月的封閉式投入,話劇的輕巧以及與觀眾的互動更讓何念感到滿足。
當《武林外傳》又掀上海話劇熱潮時,人們依然津津樂道于何念“駕馭人情世故更從容練達”,稱贊他“性格中內斂的部分令《武林外傳》更堪回味”。有理由相信,精彩,就在他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