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這樣評價兩部不同風格的音樂劇——如果你想含著淚水走出劇院,那么就去看《劇院魅影》;如果你想歡聲笑語地走出劇院,那就去看《媽媽咪呀!》。

樂在故事
《媽媽咪呀!》的故事簡單而獨特。在一個希臘小島上,20歲的姑娘索菲再過一個月就要結婚了,但她卻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一天,她偷偷翻看母親當年的日記,發現母親曾與三個男人發生過關系,連她自己也搞不清究竟哪位是索菲的爸爸。索菲于是分別寫信給這三個男人,請他們在婚禮前一天來小島。一段尋找父親的旅程就此開始……

一個單親媽媽,一個待嫁女兒,三個候選爸爸。這樣的故事若是發生在中國,恐怕不僅是奇特,更是要令人不安了,而最后的結局想必也不會是甘甜的。不過,《媽媽咪呀!》卻大大方方地將一個有悲劇傾向的故事轉化成了喜劇。索菲在面對我們中國人所認為的“人生困境”時,表現出了強烈的好奇和善意的向往,沒有絲毫的悲傷情緒。她的樂觀性格正是推動全劇故事發展的保證,也是美好結局的原動力。每一位觀眾在開懷大笑時,都會隱隱感受到這份在困境中生長的樂觀精神。
全劇包含了兩代人的感情。老一輩的女性——母親堂娜,堅強固執,辛辛苦苦地獨自將索菲拉扯長大。堂娜還有兩位好朋友——一個是愛傍大款、換過三任丈夫的坦亞,一個是慵懶肥胖、生動搞笑的羅西。年輕一輩的女性有索菲和她的兩個好朋友——青春活潑、無拘無束的阿莉和莉薩。與之相對的男性角色也有兩代人,老一輩有三個老男人哈里、比爾和山姆;年輕一輩有索菲的男友斯凱和兩位酒店伙計。這12個人是如此對稱,如同《最后的晚餐》中的12門徒,他們恰如其分地分配了ABBA的音樂,讓當年叱咤一時的流行單曲煥發出新的魅力。

音樂劇大師韋伯曾說:“一部好的音樂劇,第一是故事,第二是故事,第三還是故事?!彪m然韋伯本人并沒有嚴格按照此話創作(比如音樂劇《貓》就不能算是個好故事),但這話足以表達出故事對音樂劇的重要?!秼寢屵溲?!》的成功,很大原因是因故事而起,這個故事有如神助,將原本毫無關系的ABBA流行單曲串連起來,令人信服地講述了一個故事。
《媽媽咪呀!》的成功是歷史的沉淀,是機緣的巧合,是靈感的迸發。在《媽媽咪呀!》誕生之后,《我們一起搖滾》(《We Will Rock You》)、《周末狂歡夜》(《Saturday Night Fever》)等以同樣方式創作的音樂劇相繼誕生,前者用了皇后樂隊(Queen)的搖滾音樂,后者則用了BEE GEES樂隊的流行音樂。然而,流行單曲的先天特質并不總能與后天的故事“心心相印”,換句話說,這些歌曲的基因決定了它只能成長為一顆小樹,卻無法參天。
樂在翻譯
凡是用外語演出的劇目,都需要配有現場字幕以幫助觀眾理解。在以往幾年的音樂劇劇本翻譯中,譯者更多考慮的是意思表達的準確。不過在《媽媽咪呀!》一劇中,歌詞主要用來表達情感,因此在翻譯時可以更加自由,“傳其神為主,表其意為輔”。當觀眾看著富有節奏、韻律整齊的字幕時,心情是愉悅的,甚至可以跟著一起哼唱。
《我有個夢》(《I have a dream》)
(中文譯配:費元洪)
I have a dream
A song to sing
To help me cope
With anything
If you see the wonder
Of a fairy tale
You can take the future
Even if you fail
I believe in angels
Something good in everything I see
I believe in angels
When I know the time is right for me
I'll cross the stream
I have a dream
I have a dream
A fantasy
To help me through reality
And my destination
Makes it worth the while
Pushing through the darkness
Still another mile
I believe in angels
Something good in everything I see
I believe in angels
When I know the time is right for me
I'll cross the stream
I have a dream
在我心中
有一個夢
歌唱未來
不再惶恐
童話中有你我
未知的追求
要把明天探究
哪怕傷痛
天使在我心中
美好生活出現在眼前
天使在我心中
總有那一刻為我守候
歲月匆匆
我有個夢
我有個夢
奇幻的夢
跨過高山 穿越時空
希望就在前方
我不停腳步
帶我走過黑夜
迎接陽光
天使在我心中
美好生活出現在眼前
天使在我心中
總有那一刻為我守候
歲月匆匆
我有個夢
樂在插曲
7月11日,剛演出了一個多星期的《媽媽咪呀!》不得不宣告停演一天,這種情況在上海大劇院九年歷史中是首次發生,在《媽媽咪呀!》九年的演出歷程中也是首次發生。
停演的原因,是索菲的扮演者突然生病了。
主角演員生病的情況,在戲劇演出中并不少見。為了確保演出,劇組往往會有一二個演員作為替補上場,《媽媽咪呀!》也不例外。但不巧的是,7月11日那天卻是A、B、C三個演員同時生病了!由于事發突然,劇團經理羅賓直到當天下午4點才通知劇院,此時離觀眾進場只剩兩個多小時了。上海大劇院在確認事態后啟動了緊急預案,一個小時后便在大堂貼出告示并播放取消演出的通知。

到了6點半,一切準備就緒,工作人員在忐忑中等待著觀眾的到來。
7點過后,已有一千多名觀眾在大堂等候。他們在工作人員和廣播的引導下,秩序井然地在登記點前排起長隊。這一突發事件讓《媽媽咪呀!》巡演團經理羅賓緊張了好一陣子,之后他對上海觀眾的文明素養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對上海大劇院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效率表示欽佩。
第二天下午,新的“索菲”風塵仆仆趕到虹橋機場。這位原倫敦版的“索菲”得到消息后,從英國登上前往上海的飛機只用了5個小時,她說這件事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晚上,新的“索菲”登上了上海大劇院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