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細鵬
2007年9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對外發布了[2007年第6號]對49個部門單位2006年度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結果公告。公告一出,雖然不是第一次,但人們仍感震撼。
震撼之一:審計結果公告涉及部門之多,范圍之廣,前所未有,而且這其中有許多部門是人們認為影響較大的部門。如財政部、外交部、公安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鐵道部、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電力監管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教育部等等都一視同仁,照章辦理,足見審計署鐵肩擔道義,敢作敢為,國民經濟的“經濟衛士”稱號名符其實。
震撼之二:審計結果公告中亮相了49個部門存在的6大共性問題讓人們發人深省。比如說,虛報多領預算資金問題、擠占挪用財政資金問題、截留少報轉移資金問題、管理不嚴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巧立名目亂收費問題、違規興建辦公樓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有些發生在本身就是對此有不可推卸的監管責任的部門;有些是國家多年來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事情;還有些是以前已查處過現在又故伎重演的……
震撼之三:審計結果公告告訴人們更重要的信息是,從2006年的審計情況來看,部門本級的違法違規問題大幅度地下降了,只占審計發現問題的4%,加上損失浪費問題也只占5%左右。同時,各部門邊審邊改,不少部門不僅很快糾正了問題,還制定和完善了相關規章制度,從制度上鞏固了審計整改的成果。這就是一個進步,而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試想,如果沒有審計,也許就不可能出現這個進步。
美國學者肯尼斯·米諾格說:“正是個人的權利,才遏制了國家權力的有害傾向,才使現代國家文明起來,不像古代國家那么專制。”這其中所說的個人的權利能遏制國家權力的有害傾向,從某種意義上看,說明的是一種制約和監督關系,有監督就能規范,有監督就能循規蹈矩,有監督就不敢胡作非為,社會肯定進步。那么,有了審計的監督,政府各部門的遵紀守法的思想意識增強了,嚴格依法依規辦事的保障措施健全了,制度完善了,政府財政資金在陽光下運行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在健康的軌道上運行得到了保障。這正是我們的社會不斷進步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