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寰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幾個突出的問題
(一)行政事業單位缺乏一套系統完整、規范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①思想認識不到位。單位領導及其財務部門對會計內部控制不了解或不重視,認為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預算安排,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只要按規定編好預算、取得資金和使用資金便可以了,而忽視加強對單位財務會計的內部管理。②內控制度不健全。內部控制的核心是行之有效的組織、分工、程序、方法、標準、守則和規程,但很多部門尚未制定系統規范的財務管理和會計內控制度,包括經費開支標準,業務流程等,在實際操作中僅憑經驗、慣例、或者是按口頭不成文的規定辦事,管理的隨意性較大。一些部門雖然制定了一些會計內控制度和辦法,卻因陳舊滯后、不完整等種種原因而不能執行或沒有執行,執行力低下,制定的制度和辦法形同虛設。③人員配備、崗位分工不合規定等等。
(二)財務管理職能較弱,資金使用效益低下:行政事業單位的行政職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場化,部門預算不規范,經費相互擠占,費用支出無計劃、無定額,或是有計劃定額但流于形式。財務部門對經費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視了資金使用前的預測和使用中的控制,對經費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對資金使用效率進行考核。有的預算單位在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沒有樹立講求經濟效益的理財理念,重撥款而輕管理,重預算審核而輕實際效果,對項目資金實際使用績效缺乏有效地監督和考核。因此,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三)財務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①專項資金的管理。一是把關不嚴,供應范圍過寬。由于財政部門或上級單位在核撥專項資金前,項目缺乏必要的論證,使資金和應辦的項目脫節,從而在各級財政的預算、決算中幾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專項經費,使用范圍帶有極大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缺少“度”的限定。二是資金分配存在著隨意性?!皶薜暮⒆佣喑阅獭钡那闆r帶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分稅制財政體制的施行,同時也給擠占挪用專項資金以可乘之機。②往來款項的管理。據調查,現在行政事業單位往來款項的賬面余額占流動資產的50%以上,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屬于呆賬、壞賬。主要表現在:采購財產物資商品的預付貨款因不及時清算(付款多,購物少)或貸款擔保形成呆壞賬。③年終清理結算和財務結賬。年度終了,對全部會計核算進行清理結算和賬務結賬是編報年度決算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單位決算報表準確、真實、完整的一項基礎工作。突出表現在:單位財務沒有及時清理結算,往來款項往往由于跨年度,導致責任不清,形成呆賬壞賬。
(四)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不恰當其主要表現在:①我國預算會計是以現金制為基礎,其目的是匯報支出,為決算服務,它不進行成本核算,因而無法計算和統計行政成本,也無法評價資金的使用效益。②有的預算單位對項目支出的核算不區分不同的專項項目資金,統一使用規定的行政事業單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專項項目資金的管理;而有的單位則只按專項項目歸集各項費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單位各項費用的整體控制管理。③現行預算單位會計制度在會計科目的設置和核算內容上,與部門預算編報口徑不一致;一般預算支出科目與行政事業單位科目不一致,導致在編制決算時,預算單位必須將會計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預算科目。
(五)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執行方面,缺乏應有的約束力和嚴肅性:①有的預算單位在資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嚴,超支浪費現象嚴重,超標購買小汽車、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進行高檔消費,致使單位的會議費、招待費、車輛燃修費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政府部門的公眾形象。②有的預算單位在項目支出資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項目支出來彌補基本支出經費的不足,用于維持日常公用支出,沒有做到??顚S?。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成因
(一)各行政事業單位在部門預算編制中存在缺陷:①雖然財政部門要求部門預算編制采用零基預算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基數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率。②部門預算編制在項目支出的細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額制定的科學性等方面做得還很不夠,為一些單位挪用資金、鋪張浪費留下了隱患。③部門預算編制不夠細致嚴謹,在安排項目支出預算時人為因素較多,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不應安排的項目人為安排資金,致使應該安排的項目預算資金不足,影響了預算編報的準確性,導致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追加預算比較普遍,影響了預算的嚴肅性,也給項目的績效考核帶來一定的難度。
(二)相關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不配套:近年來,我國相繼推出了一系列財政支出方面的改革,這些改革措施將引起財政預算管理和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活動的重大變革,勢必影響到會計核算的內容和方法。但現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并未因此進行相應的改革,已不適應我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會計制度滯后于會計實務的情況越來越突出。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①培養良好的內控意識。按照《會計法》和《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的規定,單位負責人是單位財務與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因此,單位負責人應首先提高認識,強化“第一責任主體意識”。單位負責人要帶頭學習有關財政、財務會計和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等法律法規,定期聽取本單位預算執行和財務管理情況匯報,支持財務部門開展工作。其次,財會部門要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建立健全會計內控的責任意識。再次,相關部門要強化內控意識,與財務部門共同承擔內控責任。②加強內部控制環境建設:對單位內各部門定崗定責,明確分工,堅持不相容職務的分離,互相牽制,以達到會計內控的效果;建立適合本單位業務特點和管理需要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加強內部監督,及早發現問題,堵塞漏洞等等。
(二)加強財務制度建設,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①綜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強經費管理制度、財務人員崗位職責等。②單項的管理制度,如加強辦公費、電話費、郵資費等管理制度。③相關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車輛管理制度等。這樣,可以從單位內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約束機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嚴格按制度辦事,以堵塞漏洞,節約資金,防止經費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項資金的使用效益。④對項目資金實際使用績效進行有效地監督和考核。
(三)細化部門預算,提高財務管理的計劃與預測能力:建立科學的部門預算,部門預算有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過程,每個單位應當對預算執行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對于適當的差異,可以適當調整預算定額標準,使部門預算符合單位的實際情況。
(四)進行預算會計制度改革:①按照公共財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規范、統一的預算會計體系,同時將權責發生制確認基礎引入預算會計。②推進預算收支科目改革,對于現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不適應部門預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據現行預算管理的要求進行修訂,為各項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礎條件。
(五)嚴格預算開支,建立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預算一經下達,就要嚴格執行。在執行過程中,可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約束財務行為。
(作者單位:南昌市人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