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祈
在倡導勤儉節約的風尚,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今天,一些地方、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公款消費奢侈浪費現象日益嚴重,如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車私用、公款娛樂消費之風日益盛行。至使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有限的行政經費跑漏效益降低,成為群眾街談巷議,十分敏感的社會輿論話題。筆者僅從審計的視野談談關于遏制奢侈浪費的歪風,降低行政成本的思考。
從近年來的審計情況可以發現,一些部門單位的行政經費開支,隨意性很大,預算執行不嚴格,主要表現有:
1、固定資產折舊加快。購置隨意、更換頻繁。如有的部門單位辦公樓房不斷改、拆、建,裝修高檔化,甚至負債建樓堂館所和標志性建筑,搞政績工程。盲目攀比,頻繁的更新基礎設施建設,浪費了大量財政資源。不管行政經費多么緊張,更換及購置小車追求款式時尚,舒適高檔要進口的,講排場,比闊氣,并且用車公私不分,公車私用現象較普遍。
2、借公務為名,搞公費旅游。借會議、考察、業務培訓、招商引資等名義,到國內外風景名勝地區觀光游覽,旅差費超標準報銷,甚至挾帶報銷途中真假難辨的不規范的餐飲、食品、購物、攝影等發票,比例偏高,漏洞很多,浪費嚴重。
3、尤其是公款吃喝,招待費中列支高檔名煙名酒娛樂消費,發票不規范,數額無限制,隨意性很大,成了行政經費開支中的無底洞。有的部門單位一年招待費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真是揮金如土,再多也不在乎。沒有明確的法律界限,似乎構不成犯罪,成了有些人的“共識”。有的單位正常辦公用品無錢購置,但吃喝費用卻毫不吝惜,毫無控制。利用公款送禮現象也較普遍,以禮攻“關”,以錢開路,為爭項目資金,送錢送物,有借檢查評比考核互送紀念品的,有借招商引資送名煙名酒、土特農副產品,名目繁多,大量公款耗費,嚴重失控。
4、一些單位,財經法紀觀念淡薄,借勞務下鄉、加班、節假紀念日濫發錢物、補貼、福利,造成單位經費緊張,行政成本不斷增高。
縱觀以上種種現象,反映了行政成本的控制嚴重缺失,最終都將造成財政資源的浪費,既影響廉政建設,又損害了政府機關的形象,削弱了政府的執政能力和行政效率,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是一股群眾深惡痛絕的奢侈浪費歪風。
據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有關課題組曾引用的數據顯示,僅2004年,全國公款吃喝就達3 700億元,近年似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綜合各項行政事業經費中的奢侈浪費數額將更加驚人。這給行政成本的控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公款消費的放任自流,嚴重超過標準和預算,行政成本失控,行政效率低下,嚴重浪費納稅人的錢財,影響廉政建設的進程,成了人民群眾怨聲載道的頑疾。
筆者認為,要構建節約型社會,廉潔型的政府必須有效控制行政成本,使有限的財政資金發揮更大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時代的強烈呼聲,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期望。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既是一個重大而緊迫的現實課題,也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有效地遏制奢侈浪費之風是當務之急。為此,除了各部門單位,尤其是有權審批財政經費開支的有關人員必須自覺增強廉潔自律意識,提高執政為民的理念,深刻認識節約光榮,奢侈浪費可恥,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外,更要從源頭上堵塞。要盡快完善長效制約機制和強化監督機制,加大處罰力度,最大限度發揮財經法紀的權威。
審計實踐表明,奢侈浪費之風盛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狠殺這股歪風的政策法規也出臺了不少,但收效甚微,原因有多方面。關鍵還是執行力不夠。因此要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為民執政的自覺性,加大反腐倡廉的宣傳力度,營造節約的社會氛圍,增強財經法紀觀念加快政務公開的進程,增加公款消費的透明度,建立強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強化對財政開支的監督,嚴格核定公款消費的合理標準并嚴格執行,實行“陽光招待”,堵塞公款消費的漏洞,實現真正的理性消費,進而控制行政成本,嚴格執行財政預算,為構建和諧的節約型社會而不懈努力并有所作為!
(作者單位:黎川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