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貴
摘要:本文從政治教育的科學內涵、地位和作用、價值形態、心理基礎、方法和特點以及政治教育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社會化的關系等方面對近十年來政治教育的研究狀況做了梳理,在指出其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來研究的方向和重點。
關鍵詞:政治教育; 政治社會化; 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D2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11-0183-03
一、 近十年政治教育研究的狀況
近十年來,廣大學者就政治教育的科學內涵、地位和作用、價值形態、心理基礎、方法和特點以及政治教育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社會化的關系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
(一) 關于政治教育的科學內涵。對于政治教育的概念及其涵義,不同學科的學者因研究的視角的差異而不盡一致,歸納起來,大體上有“目的論”、“內容論”、和“活動論”幾種觀點。[1]
所謂“目的論”,是指從政治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層面來揭示其內涵的觀點。有學者提出:“政治教育旨在形成人們正確的政治意識,正確認識和掌握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并在實際工作中貫徹執行。”[2]還有學者提出:“政治教育是有目的地形成人們一定的政治觀點、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3]這些觀點突出了政治教育目的的政治性。
所謂“內容論”,是指從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層面來揭示其內涵的觀點。有學者提出:“政治教育是進行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觀點和政治品質的教育,堅定人們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態度。”[4]也有學者認為:“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對民族、階級、政黨、國家、政權、社會制度和國際關系的情感、立場、態度的教育。……我國德育中的‘四項基本原則教育、社會主義制度教育、黨的基本路線教育等,即屬于政治教育的范疇。”[5]還有學者提出:“政治教育在于對人們進行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進行路線方針政策教育。”[6]這些觀點直接定義了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使人一目了然。
所謂“活動論”,就是把政治教育理解為一種教育活動或者過程的觀點。有學者提出:“政治教育是一種培養‘政治人的社會活動,……是一定的政治共同體對其成員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政治文化的傳輸過程。”[7]也有學者提出:“政治教育就是通過政治文化的傳播,使人們獲得政治知識,形成改變某種政治心理傾向、政治價值觀念和政治思想意識,并規范和增強人們的政治行為能力的過程。”[8]還有學者提出:“政治教育是指一定利益基礎之上的政黨或政治集團有意識地向民眾傳播政治理論、政治信念、政治觀點、政治情感,使之獲得適應其政治目的和政治管理的政治傾向及行為模式的發展過程。”[9]還有學者指出:“政治教育是一定的政治體系包括國家、政府、政黨等具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和政治理想的社會政治共同體對其社會成員實施的旨在提高政治素質的教育活動。”[10]這些觀點突出了政治教育的實踐性和教育的過程本質。
(二) 關于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者從兩個層面闡述了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其一是從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層面,有人提出: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處于主導地位,其他教育內容(比如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始終應從屬和服務于政治教育的內容,應該而且必須形成政治教育內容占主導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結構,應當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強烈的政治性。[11]其二是從維護政治統治的合法性的層面,有學者提出:一定的統治階級要想實現自己的統治利益,都要不遺余力地宣揚自己的政治思想,統治階級要使自己的思想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就必須借助政治教育這一有效的途徑來對自己的政治理論進行傳播,使自己的價值觀念和理論規范轉變成為社會共識。這個過程就是政治統治的合法化的過程,而政治教育正是實現政治統治合法化過程的途徑之一,它通過對主流政治意識的宣傳教化,為現行政治統治的合法化辯護,達到維護既存的政治秩序的目的。[12]這種作用具體表現為:傳授政治知識;培養現代政治理念;樹立政治價值觀;培養政治信念,樹立政治理想;培養政治情感;鍛煉政治意志;訓練政治技能;掌握政治規則;培養政治人才。[13]還有學者分析了西方國家政治教育的作用:“訓練個人”,形成社會成員的“政治自我”;宣揚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攻擊、歪曲社會主義制度;“支持政治系統”,為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維護資產階級統治服務。[14]政治教育是信息時代國外的政治“防火墻”。[15]
(三) 關于政治教育的價值形態。價值是一個關系范疇,它反映的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需要和滿足的關系。政治教育的價值,是指政治教育活動或過程對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與進步的效用。有學者提出:政治教育的價值類型可以分為個體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三種。[16]政治教育的社會價值包括經濟價值、政治價值、文化價值三個方面。其中經濟價值表現為:政治教育對經濟發展的導向價值;政治教育對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精神動力價值;政治教育對營造經濟進步的政治環境的價值。政治價值表現為:政治意識的傳播與發展的價值;政治生產關系再生產的價值;維護政治穩定、促進政治發展的價值。文化價值表現為:政治教育對政治文化的傳播與繼承價值;政治教育對政治文化的變異和創造價值。[17]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表現在:樹立人們的生態意識;促進生態政治的發展;建立生態文明。[18]
(四) 關于政治教育的特點和方法。對于政治教育的特點,有學者提出:政治教育性質具有鮮明政治性;政治教育目的具有明確傾向性;政治教育內容具有豐富文化性;政治教育手段具有形式多樣性;政治教育主體具有相互配合性;政治教育本質具有社會實踐性。[19]還有學者從比較的視角對國外政治教育的特點進行了探討,認為國外政治教育具有:教育形式的滲透性——通過環境熏陶、媒體感化、學校引導、家庭配合等形式影響著學生和社會公民;教育手段的隱蔽性——名稱隱蔽、教育內容隱蔽、教育過程隱蔽;教育方法的參與性——鼓勵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社會,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自信心等特點。[20]
(五) 關于政治教育的心理基礎。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具有自身的規律性。有學者從心理學的視角探討了政治教育在灌輸原則下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心理過程,它包括:灌輸內容遵從階段;灌輸內容認同階段;灌輸內容內化階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做好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個性心理,做到“有的灌輸”;灌輸教育的內容要有科學性;變以教育者為中心為以受教育者為中心,注意二者互動。[21]
(六) 關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的關系。對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異趣和關聯,學術界已經達成了共識,認為它們共同構成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22]在這三者中,政治教育作為個體政治社會化的一個途徑,主要是通過政治文化的傳播,灌輸主導政治思想,培養社會成員的政治價值觀念,為一定階級和政黨的政治實踐制造輿論,進行政治動員。思想教育主要解決人們的思想認識、思想觀點和思想方法問題,關注的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屬于認知范疇但有其特殊性。思想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做人的思想轉化工作,它通過不斷解決思想矛盾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提高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道德教育是社會為其成員接受并且遵循道德規范體系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道德標準處事為人,而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其施加系統的道德影響的活動。道德教育是一種組織化、自覺化比較高的道德建設形式,在道德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23]雖然三者有各自不可替代的教育內容和特殊功能,但三者密不可分。思想教育從來就是受政治制約的思想教育,而政治教育又主要是通過思想理論教育的形式來實施的。它們有著彼此交叉、重疊的領域,比如政治觀教育,既屬于政治教育的范疇,也是思想教育的內容。因此,思想教育與政治教育存在著互相滲透、彼此關照、相輔相成的關系。同樣,道德教育也不能脫離特定的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在階級社會中,道德總是在一定程度上與統治階級的政治信念、理想人格聯系在一起的。因此道德教育不可能沒有政治功能,提倡什么樣的道德觀、追求什么樣的道德理想,本身就是主流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帶有鮮明的導向性。[24]總之,它們都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形式。從歷史上看,也從來沒有純粹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一定的思想和道德總是從屬于政治或者滲透政治內容,在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歷史上,這一點尤為明顯。[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