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發生在貴州的教師脅迫未成年女學生賣淫案讓我感到強烈的心痛和憤慨。雖然這只是極其特殊的個案,也絕不代表大多數的教師,但這些敗類和渣滓的所作所為褻瀆了教師的神圣天職,因此不能不引起我們每一個教師的反思:我們,以及每一個將來可能選擇教師職業的人,為什么選擇當教師?當教師究竟意味著什么?
選擇做教師,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履行教師的天職。在這里,讓我們來重溫教師職業的這一基本職責,因為它關系到教師職業的崇高價值,關系到社會尊師和教師自尊的內在依據,關系到教師群體的職業自我意識這樣一些根本性的問題。
從根本上說,教師職業的神圣就在于它的從弱者出發的意識。傳道、授業、解惑并不等于教師天職的全部。教師的天職首先表現在,在希望與絕望、罪孽與德性、最深沉的愛與最強烈的恨之間,維護著每一個弱小生命的獨特價值,引領他們實現源于精神內部的,具有個性色彩的社會化過程,激勵他們不斷地去追求比當下更高、更完善、更美的自我。因此,保護和扶助弱者的意識也就是教師職業的良知。教師的這一良知不僅屬于自己,而且屬于整個社會。在人類生生不息的發展歷程中,每個個體都是從一個弱者開始邁開自己的人生之路的,他要經歷各種艱難困苦的磨練,承受各種精神的和身體的辛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活動應當成為一種最富有希望和生機的活動,因為教師始終承載著全社會的期望,凝聚著弱者的夢想。為此,做一名教師,就應以自己的人生,化作蠟燭照亮社會,甘作春蠶溫暖他人,這是任何時代教師永恒不變的使命。為此,作為一名教師應秉承和發展強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實踐“有教無類”和“人是目的”的偉大信念,接納并引導來自各種不同背景的不同個體,幫助他們由弱者變為強者,擔負起傳遞歷史和人類文明的責任,以其博大的情懷托起人類希望的明天。
保護和扶助弱者,這是教師職業必須堅守的精神底線,也是教師職業區別于歷史上其他任何一種職業的特征,因為教育本身就包含著區別于一般歷史眼光的人文關懷。對于作為弱者的少年兒童,教育更有著一種天然的敏感,因為作為弱者,少年兒童更易受到來自外界的侵犯。呵護他們、引導他們,為他們除草滅害,讓他們茁壯成長,這是每一個教師不容回避的社會責任。只有如此,教育才能成為一種歷史的助力,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人類的進步。
關注孩子們身邊的危險,未雨綢繆地保護好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健康安全地成長,這是教師的天職,也是今天擺在教師、學校、教育主管部門乃至全社會面前的共同課題。面對來自教育內部的對兒童人身傷害的侵襲,我們急需加強兒童保護方面的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少年兒童的合法權利,真正為他們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生存空間,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完善的安全防范體系,從根本上杜絕傷害少年兒童的事件發生。
為此,作為一種教訓,我認為首先應當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培育,純潔教師隊伍,徹底清除教師隊伍中的敗類。教師由于肩負著重要的社會使命,因此必須要有嚴格的職業準入制度并且有經常性的檢查措施。貴州的這所學校由于教師缺編因此降低了錄用教師的標準,對有品行問題的教師睜眼閉眼,從而給這些道德敗壞者殘害少年兒童提供了可能性。這是一個慘重的教訓,這些披著羊皮的狼由于有教師的身份,因此對于少年兒童及其家長,對于社會都具有極大的迷惑性。事實告訴我們,只有保證教師隊伍的純潔性,只有嚴格教師的職業道德,才能真正保護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
兒童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加強少年兒童人身傷害方面的保護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包括政府的和民間的努力。其中國家權力機構的權威能夠切實保證兒童免受傷害。在我國,目前對少年兒童進行保護的機構主要是民間組織,因此在青少年保護的力度方面就極其有限,國家的力量才是保護少年兒童的最重要的力量。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國家的經驗,在各級政府中設立專門的兒童保護機構如兒童福利局,通過國家的力量來實現對少年兒童健康和安全的保護、監督。在學校方面,除了加強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教育,嚴格教師的準入制度外,應把重點放在加強兒童自身安全防范意識的教育上,通過學校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包括請派出所民警、法院法官、街道治安委員來校講法制課,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審判,組織有關自我保護的專題討論等,讓兒童了解安全知識,了解如何自我保護。此外,設立必要的兒童司法救助機構也有助于兒童健康安全的保護。我國一些地方已設立這樣的機構,如青少年法律救助中心等。這一做法應當進一步推廣,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一個完善的青少年救助網絡。還應該更好地發揮民間組織如“關懷下一代委員會”、“希望工程”、“兒童福利基金會”等在保護少年兒童方面的作用。只要這些方面都真正落實了,少年兒童的健康和安全就會有切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