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幸福是使人持久而富有激情地從事某種職業的精神力量。教師職業幸福的源泉來自哪里?怎樣才能真正找到當教師的感覺?多年的工作經驗和體會使我確信不疑:那就是當班主任。
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教育者、培育者和管理者,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真正實施者,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科教師聯系的紐帶,是家長的合作伙伴。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很多教師都能為承擔這一工作而感到光榮和自豪。不可否認,現在在一些人眼里,當班主任是一件很瑣碎、煩心的事情。它可能使原本個性鮮明的你消磨得沒有棱角,它可能使原本生活簡單的你不得不考慮更多,甚至變得有些婆婆媽媽。當班主任可能意味著你會生更多的氣,發更多的火。當班主任也意味著你可能比一般的教師起得更早,睡得更晚,說的話更多,嗓子啞得更快。然而,相比較而言,當班主任卻能使你更快地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職業成熟,使你獲得更多的感情回報和智力發展,使你更加體驗到教師的尊嚴和幸福。
剛參加工作,我還是一個不經世事的小伙子。第一年,學校安排我先后當了三個班的副班主任。說是副班主任,其實履行的是正班主任的職責,因為在我當副班主任的時候,那些正班主任都不在學校。有的外出學習,有的在生孩子休產假。我就像一個消防隊員似的,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有的班級接手還不到一個月就換了。就是這樣,我依然以我年輕的心和激情,忘我地投入工作。我接觸了更多的學生,記住了更多的名字。雖然時間短暫,但多年之后,走在大街上依然有這些班級的學生和我打招呼,而當我稍有驚愕時,他們總會這樣善意地提醒:你忘了?你還當過我們一個月的班主任呢!心中剎時甜蜜。
第二年,學校安排我正式擔任一個美術班的班主任。帶美術班的班主任工作難度是比較大的。這一屆美術班的學生專業基礎不是太好,文化成績也不是很理想,學習專業的思想也不牢固。有的學生是經過兩三個星期的突擊,考普通專業考不上才考美術的。美術班由于專業學習的需要,教室里的東西顯得特別多,什么畫板呀,畫架呀,石膏像呀,還有其他畫靜物需要的東西,特別凌亂,所以每次學校進行量化評比,我們班總是倒數第一。年輕好勝的我當然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在班會課上最經常做的事情就是發火、訓學生。感覺自己付出了很多,而學生不爭氣,時常感覺委屈。既抱怨學校評價不公,又埋怨學生不爭氣。那時候幾乎就沒給過學生什么笑臉,一度和學生的關系非常緊張。后來,我冷靜下來,開始反思:是我錯了,還是學生不對?為什么師生關系像敵我關系一樣?古人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想想還是自己不對,我有點太在乎學校的量化評比,太顧及自己個人的面子,而把最重要的學生的學習和專業基本功訓練給忽視了。在明確了工作的重點和努力方向后,我和學生的關系漸漸和解。
畢業那年,我帶學生到太行山寫生,在休息的間隙,有個學生說:“王老師,您帶我們三年真不容易!真對不起你!我們會努力回報您的。”聽到這話,我當時真是百感交集。畢業時,他們舉辦的畫展轟動了全校,他們的作品掛滿了整整近千平米的體育館,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參觀過畫展的師生都禁不住贊不絕口。
送走這一屆美術班后,我做了一個簡單的總結。學生的成長是一個過程,要有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而教師往往出于好心、希望快出成績而有點急功近利了。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要教師真心地對待學生,真心地為學生的發展考慮,學生是會理解的,教育是會有效果的。可能在當時他們不理解,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極有可能是我們做老師的錯。可能是我們自己還不太成熟,思考問題還不夠全面,教育方式的表達還不夠妥當。后來有不少學生打電話、寫信或者來看我的時候還會對以往我對他們的關心念念不忘,說那時候惹我生氣實在是不應該的。而每當這時我是最幸福的,也讓我感到學生的寬大和包容,他們不會記恨你年輕時候犯的錯誤。同時也讓我堅信:班主任必須在不斷反思、不斷總結的過程中逐漸成長、成熟起來。當班主任不吃虧,它不僅能有力地促進自己個性的完善,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由于熟悉學生,和學生的關系比較融洽,學生樂于上我的課。由于了解學生,我的教學設計有了針對性,教學的效果明顯提高。
此后,我又接手了一些班級。這時,我的思考已經不再像當初帶美術班那樣簡單了,更多地是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發展的問題,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結合學生喜歡的方式解決問題等等。感性的東西越來越少,理性的東西越來越多,所以以后我帶的每個班都很順利。直到現在,那些已經畢業的學生還不時地通過短信、QQ、電話等方式和我保持著聯系,時時給我以感動。
以后工作崗位變化,好幾年沒有當班主任了。教師節收到的鮮花和賀卡越來越少,看到那些班主任手捧鮮花,一臉洋溢著幸福,我心里既羨慕又嫉妒。雖然依然上著課,學生見了你依然和你微笑著打招呼,但是心理的感覺卻不一樣了,好像總隔著什么似的,心里空蕩蕩的。而自己也感覺離學生的心越來越遠了,我們彼此熟悉卻又很陌生。我走不進他們的心靈世界,他們也對我封閉他們的心靈世界。因為在他們眼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課教師”。我失去了我的“嫡系部隊”,我找不到昔日那種“前呼后擁”的機會,我也漸漸地失去當教師的感覺,陷入深深的孤獨之中。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不了解學生的教學,無異于盲人騎瞎馬。由于對學生的不了解和缺少一種心靈的溝通、共鳴,我感覺自己教學的質量也在下降,雖然也是精心備課,細心選擇材料,但是還是有一種心中沒底的感覺。好像高明的廚師雖然能做出精細的美食卻因為不了解食客的喜好而忐忑不安。
終于有一個機會讓我如愿以償了。學校組織了一個特殊的班級,雖然只有一年的時間,但我還是很滿足。我很投入地開展工作,搭建班級管理班子,課余時間找學生談心,及時了解班級發生的情況。時間不長,我就又找到當班主任的感覺。又是一個教師節,我沒有期望得到鮮花、賀卡,因為我和學生畢竟相識太短,有的學生我連名字都還沒有記住。然而,那天早上我走進班級的時候,迎面而來的卻是一大束玫瑰!還有比這更令人高興的事情嗎?!沒有比這更讓人感覺幸福的事情了!我只不過給了他們一縷陽光,他們卻回報了整個太陽;我只不過付出了一時的勞動,他們卻給了我一生的幸福。那一刻我禁不住吟起了汪國真的詩: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
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卻給了我整個海洋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擷取一枚紅葉
你卻給了我整個楓林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親吻一朵雪花
你卻給了我銀色的世界
我們生活在成人的社會里久了,一些原本屬于我們的人性的東西卻漸漸少了。和學生們相處的時候,你會找回你曾經失去的東西。我們時刻以成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久了,童心、情趣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是他們幫助我們找回兒時的歡樂。與其說是我們在教育學生,倒不如說是我們在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是他們給了我們職業的幸福!
什么也不要,給我一個班級就夠了……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