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9·11”事件發生以后,高等教育在美國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中的地位被重新審視,在這種背景下,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動態,值得我們關注和借鑒。
一、積極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
1. 拓展國外留學生市場
近10年來,隨著經費預算日益緊張,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將招收留學生作為拓廣財源的一項舉措,但“9·11”事件之后,留學生源質量有所下降,這一方面是由于層層安全措施使得留學生望美卻步,另一方面也在于來自其他英語母語國家的競爭,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如中國,也在更多地勸說本國學生在國內就讀高一級的學校。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除哈佛、斯坦福等少數頂尖大學外,其他不那么有競爭力的大學中留學生的比例不斷滑坡,這使得它們不得不一改往日守株待兔的招生策略,開始主動向國外有意留學的學子示好,并提供更周到的服務。
美國政府也積極地對此做出反應,不僅放寬了對留學生的簽證政策,還公開發表了歡迎留學生的聲明,這些措施似乎取得了一定成效。最近一次的調查發現,留學美國的人數正在回升,下降走勢有望盡快終止(圖1)。

2. 加大語言和人員的國際交流
2006年1月,在聯邦政府召開的120名大學校長參加的國際教育峰會(U.S. University Presidents Summit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上,布什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加強國際交流的項目。
(1)投資1 400萬美元成立一個全國性的軍方教師和翻譯人員語言服務團。每一個接受國家安全教育項目獎學金的學生都可以在畢業后選擇進入該服務團。這個項目旨在在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領域培養1 000名阿拉伯語、中文、印地語、法爾西文、俄語、中亞語等語種的新教師,以及在2010年以前培養1 000名服務軍方的發言人。
(2)將現存的全國旗幟語言創新計劃(the National Flagship Language Initiative)的經費從600萬美元增加到1 320萬美元,旨在于2009年之前培養2 000名關鍵外語語種的高級發言人。這意味著每年有275所大學提供關鍵語種領域的暑期項目。
(3)將每年的美國富布賴特學者計劃增加到150名,并將2007年來美國大學和中學任教的本土外語教師名額從200名增加到300名。
(4)2008年以前,為低收入家庭的學生額外提供200個吉爾曼(Gilman)獎學金名額。2006年,536個低收入家庭的本科生每個人將得到5 000美元的獎學金,用于進行4個禮拜以上的海外學習。
(5)擬建立一項理工領域的“外國學生富布賴特科學獎學金”,該項目與其他富布賴特獎學金不同,它在世界范圍內選擇授獎對象,2006年開始啟動招募工作。據相關負責人稱,啟動年將至少有50名外國學生得到這項資助。
(6)擬讓美國內外更多貧困和少數民族學生參與國際交流項目。在大約3 000名通過富布賴特和其他政府資助來美就讀的外國學生中,政府將有意識地擴大投向社區學院的名額。
(7)其他政策包括取消外國學者及其配偶的校外求職限制,使他們更容易獲得社保卡和駕照等。
二、從照顧少數民族到追求多元化
歷史上,美國大學為了保障少數民族的受教育權利,曾經設立過許多專門面向他們的項目,但近年來,美國平等機會中心和美國公民權利研究所認為這種做法違反了1964年的《美國公民權利法》中的相關條文。2003年聯邦高等法院也出現了兩個反對民族歧視的判例,判例認為,大學可以在入學招生過程中對某些少數民族群體予以關照,但一旦入學,每個學生都應該受到平等對待。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大學傾向于改變少數民族類項目的性質,通常的做法是,在不擴大項目受益面的情況下,通過改變項目標準,吸納白人、亞裔美國人等種族參與項目,而對經濟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則采取經濟資助的方式保障他們的受教育權利。同時,一些大學還設立了多元化的學生服務機構,或把原來僅僅為少數民族學生服務的機構改為多元化服務機構,以體現面向所有學生的意識。當然,也有極少數大學依然堅持向少數民族學生提供特別項目。
三、放寬遠程教育規定
1992年,為了回應當時層出不窮的“文憑工廠”和20世紀80年代的函授項目,美國政府曾不得不對遠程教育做出一項所謂“50%規則”的約束,即任何大學都不得招收超過在校學生數50%的遠程教育學生或者提供超過總課程門數50%的在線課程。但從那以后,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大學發現申請注冊入學的遠程教育學生正在逼近50%的臨界線(圖2)。

面對日益增長的對遠程教育的需求,經過連續8年對某些大學給予豁免權的實驗,2006年,國會終于決定取消關于50%的約定。對此,各界反響不一。支持者認為,這一動向將使傳統大學興起一股在線課程熱,或者激活營利性的網絡教育產業。反對者則擔心這會催生新一輪的“文憑工廠”。
參考資料
1 Foreign-students:Uncle Sam Wants You.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