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往往依賴于負債進行經營,企業償債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債權人、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本文通過對短期償債財務比率的介紹與分析,闡述了評價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企業的經營不可能完全依賴于業主的投資而實現所謂的“無負債經營”。負債經營是一種有效的經營方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中外企業普遍采用。它不僅可以彌補企業的資金不足,滿足企業生產經營對資金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為企業帶來許多好處。
債務有長短之分,還本付息的能力也有長短之分。支付長期債務的本金及利息的能力為長期償付能力,支付短期債務的本金及利息的能力則是短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命運和債權人、投資者的切身利益。要對短期償債能力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安排與自身相關的策略,就需要計算和分析短期償債財務比率。
一、幾種常見的短期償債財務比率
短期償債財務比率主要包括靜態比率與動態比率兩大類,常見的靜態比率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等。常見的動態比率主要指現金流量比率。
(一)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關系,反映企業可在短期內轉變為現金的流動資產償還到期流動負債的能力。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二)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是速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關系。速動資產中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等可迅速支付流動負債的資產,而存貨、預付款、待攤費用等則不計入。這一比率主要用于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可以立即償付流動負債的財力。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其中,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
(三)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是現金及其等價物對企業流動負債的比率關系。
現金比率=(現金+現金等價物)/流動負債
(四)現金流量比率
該比率顯示企業償還即期債務的能力。
現金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量/流動負債
二、短期償債財務比率的分析與評價
(一)流動比率
該比率可以使短期債權人評估安全邊際(流動資產超過流動負債的部分)的大小,進而可以測定企業的營運資金是否充足。
流動比率的大小存在著一定的范圍,如果:
流動比率小于1.0,表明企業營運資金不足,安全邊際較小,即使所有流動資產變現也無法抵償流動負債,短期償債能力較弱。
流動比率為1.0-3.0時,企業不僅短期償債能力較強,而且流動資產存量適中,不會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
流動比率大于3.0時,該范圍的流動比率雖然較高,顯示了企業很強的短期償債能力,但是同時也意味著企業占用了過多的流動資產,使獲利能力受到影響。
總之,在利用流動比率評價短期償債能力時,應結合多種分析工具,并且注意流動資產的結構及周轉情況進行判斷,以防作出錯誤的決策。
(二)速動比率
該比率也是檢驗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一個有效工具。在企業的流動資產當中,預付費用的變現能力最差,預付貨款在收到貨物之后還可能通過出售貨物轉化為現金,而預付租金、預付保險費等費用的變現能力幾乎為零,很難再以現金方式收回。在存貨中,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只有在出售后才能轉化成現金,而且在存貨中還可能包括不適銷對路的產品;部分存貨還可能抵押給了債權人,而且在企業為償債和清算等原因被迫出售存貨時,價格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三)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是酸性測試比率的進一步分析,現金比率越高,表示企業可用于償付流動負債的現金越多,可變現損失的風險也就越小,而且變現的時間也越短。一般情況下,若該比率大于0.25,可認為企業有較強的直接償付能力。
一方面,企業的現金比率高,往往說明企業沒有按照最佳的方式來利用現金資源,而這些現金資源應投入到企業經營運作中去;另一方面,如果現金比率過低,則意味著企業的即期支付出現了問題。現金可以說是企業清償債務的最后手段,如果手中可用的現金不足,可能使企業陷入無清償能力的境地。因此,現金比率的實用性不及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
(四)現金流量比率
這一比率與前面所述的幾種比率有明顯差別: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的數據皆來源于資產負債表,而該比率則將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中的數據結合在一起,彌補了靜態比率的缺點。
對于企業而言,可以通過對短期償債財務比率的分析了解內部經營運作情況。比率過低或過高都會促使企業采取相應的改革措施,使其恢復正常的水平,使企業健康成長,保持良好的態勢。
債權人對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是最關心的。大部分債權人都是企業外部人士,若要了解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就要借助于短期償債財務比率。只有了解了此類比率的準確數值,債權人才能正確地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以衡量其債權能否如期收回。
短期償債財務比率的高低直接體現了企業以流動資產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投資者以及一般的潛在投資人往往會根據短期償債財務比率的情況做出投資決策,以避免資金的浪費或喪失良好的投資機會。
短期償債財務比率是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直接體現者,是一項極為有效的經濟工具。無論企業、債權人、投資者還是其他有關人士都應妥善地利用它,為經濟的良好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