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參照外資并購模式,通過比較符合考察要求的21個樣本并購前后的綜合指標和ROE數據,對并購的財務業績進行了分析、研究。
2001年和2004年,有36家國內上市公司發生了外資并購事件,是2001年以前所有年份外資并購事件的4倍左右。
一、外資并購的內涵
本文所指并購是兼并(Merger)和收購(Acquisition)的總稱,泛指在市場機制作用下,企業為了獲得其他企業的控制權而進行的產權交易活動。外資是從主體方面來進行界定的,指的是外國投資者,包括境外中國公民返回大陸投資者、港澳臺地區在華投資者和中國在港澳臺地區開辦的窗口企業。外資并購(Foreign Capital M&A)是從東道國的角度提出的跨國并購(Cross-border Merger &Acquisition),指外國投資者對國內企業的兼并收購行為。
二、外資并購中國上市公司的模式
總結已發生的外資并購我國上市公司案例可知,其主要模式分為:
(一)直接收購,指被并購方主動接受外資并購
包括:1.協議收購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如華潤對四川錦華、柯達對樂凱、紐卡斯爾對重慶啤酒的并購等;2.向外資定向增發B股,如Holchin B.V 并購華新水泥;3.向外資定向增發可轉債,如青島啤酒2002年分三次向AB公司發行可轉債;4.拍賣方式競買上市公司股權,如香卓潤對ST中華的收購,新加坡輪胎對ST樺林的收購。
(二)間接并購,指被收購方被動接受外資并購
包括:1.外資收購流通股,如皮爾金頓在參股耀皮玻璃后,在2000-2001年的一年半內,兩次通過B股市場買入耀皮玻璃,最終持股18.98%,成為第一大股東;2.收購上市公司大股東,如阿爾卡特間接控股上海貝嶺、香港英東金融集團間接收購中孚實業等;3.管理層參與收購(MPA),如西域投資(香港)有限公司通過收購美羅集團的40%股權,間接控制了美羅藥業;4.收購外資股,如:皮爾金頓并購耀皮玻璃,香港博伊西家具并購美克股份;5.反并購方式控股上市公司,如米其林公司通過與輪胎橡膠組建由其控股的合資公司,并反向收購輪胎橡膠的核心業務和資產,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6.與上市公司母公司合資,間接控股上市公司,如在全球精細化工領域具有相當地位的國泰顏料間接控股民豐農化。
三、外資并購中國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研究
本文采用會計研究法,結合案例分析法來考察外資并購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業績,選取了發生外資并購上市公司現金流方面的指標,通過趨勢分析法、對比分析法進一步研究外資并購對我國上市公司業績在并購前后的變化。
(一)樣本的選擇
為了研究外資并購對我國上市公司財務業績的影響,本文收集并整理了從1999年至2004年適合會計研究法的樣本公司,樣本的選取標準如下:
1.已經簽訂并購協議的外資并購事件中選取并購已實質性完成的樣本公司。
2.樣本公司在外資并購完成后至少要有一年的財務數據。
3.并購后外資所持股份必須占上市公司總股份數的10%以上。
4.在樣本的選取中,如果一家公司在某一年度發生兩起及以上的并購事件,本文一般只算作一次并購事件;如果這些并購事件發生在不同年度,則以最先發生并產生影響的并購事件年份作為業績考察的起始點。
這些樣本公司及其基本信息見表1,樣本公司發生并購事件的年度分布情況見表2。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對并購日期的確定以外資并購完成期為基準,因為運用財務指標進行研究時,并購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一般發生在并購完成之后。
表2樣本年度分布情況
(二)指標的設定
本文選取財務指標時,借鑒了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