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擬對企業接受捐贈的資產涉及所得稅、增值稅進項稅額的計算及會計處理進行探討。
一、相關法規對企業接受捐贈資產的納稅規定
國家稅務總局2003年發布的《關于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45號,以下簡稱《通知》)中規定:企業接受捐贈的貨幣性資產,須并入當期的應納稅所得,依法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接受捐贈的非貨幣性資產,須按接受捐贈時資產的入賬價值確認捐贈收入,并入當期應納稅所得,依法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取得的捐贈收入金額較大,并入一個納稅年度繳稅確有困難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確認,可以在不超過5年的期間內均勻計入各年度的應納稅所得。按照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規定,企業接受捐贈取得的資產,應按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的規定確定其入賬價值。同時,企業按稅法規定確定的接受捐贈資產的入賬價值在扣除應交納的所得稅后,計入資本公積,即對接受捐贈的資產,不確認收入,不計入企業接受捐贈當期的利潤總額。
對于企業接受捐贈的貨幣性資產,稅法規定的入賬價值即計稅價值和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規定的入賬價值是相同的,皆為實際收到的貨幣性資產的金額。而對于企業接受捐贈的非貨幣性資產,稅法規定的入賬價值和按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規定確定的入賬價值是有差異的。按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2003年發布的《關于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準則問題解答(三)》(財會[2003]29號,以下簡稱《解答》)的解答:企業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按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規定確定的入賬價值是指按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規定計入受贈資產成本的金額,包括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的價值(不含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和因接受捐贈資產另外支付的構成受贈資產成本的相關稅費。企業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按稅法規定確定的入賬價值及計稅價值是指根據有關憑據等確定的、應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的價值和由捐贈企業代為支付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不含按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規定應計入受贈資產成本的由受贈企業另外支付或應付的相關稅費。
二、企業接受捐贈資產的涉稅會計處理方法
這里,筆者對新的所得稅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所得稅》)所規定的暫時性差異和遞延所得稅的賬務處理不作探討。按《解答》的規定,企業接受捐贈資產按稅法規定確定的入賬價值應通過“待轉資產價值”科目核算。企業應在“待轉資產價值”科目下設置“接受捐贈貨幣性資產價值”和“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價值”兩個明細科目。
企業取得的貨幣性資產捐贈,應按實際取得的金額,借記“現金”或“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待轉資產價值——接受捐贈貨幣性資產價值”科目;企業取得的非貨幣性資產捐贈,應按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規定確定入賬價值,借記“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科目,一般納稅人如涉及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按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接受捐贈資產按稅法規定確定的入賬價值,貸記“待轉資產價值——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價值”科目,按企業因接受捐贈資產支付或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