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營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民營企業在管理上還比較落后,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本文針對目前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財務管理問題,著重分析了其薄弱環節,并提出加強措施。
民營企業是相對于國營企業而言的企業實體,包括私營、個體、合作制及民間資本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合作制企業。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的規模取得了巨大的增長,已經發展成為一股強大的經濟力量。對于它的發展前景,人們有足夠的理由持樂觀態度。但是,正當人們為中國的民營企業取得的空前成功而擊掌歡呼的時候,我們也必須看到民營企業在管理上還比較落后。有若干個因素將會阻礙民營企業的未來增長,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較多問題。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財務管理活動包括資金的籌集、投放、耗費、回收和分配五個環節。資金的籌集制約著企業的規模和發展;資金的投放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潛力;資金的耗費關系著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競爭能力;資金的回收影響企業的償債信譽和資金周轉;資金的分配決定企業的消費和積累以及投資者、經營者、員工等各方利益。可見,財務管理已經滲透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處于企業管理的中心地位,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金短缺、融資渠道不暢
據《產經新聞》2004年9月4日報道,1997年~2002年,我國民營企業自籌資金比重由33.1%上升為42.7%,貸款資金由38.9%下降為22.6%。2003年,國際金融公司(IFC)曾在中國做過問卷調查,30%的大型私營企業認為,金融問題是阻礙其發展的主要問題,40%的中小民營企業認為融資困難是影響發展的重要因素。民營企業資金短缺現象普遍,融資成本過高,尤其在企業謀求規模化發展的情況下非常明顯。其中,融資渠道不暢主要體現在獲得銀行貸款難。
1.銀行對民企貸款金額小、期限短,貸款困難重重
就江蘇和浙江這兩個全國民企經濟發展居于前列的省份來說,江蘇省1999年銀行對民營個體經濟貸款額占各級貸款比重為4.8%,2000年有所增長也不過5.2%。浙江商業銀行的比重略高為8.2%,江蘇無錫市2000年新增民營企業6700戶,注冊資本為50.24億元,但民營企業新增貸款僅為0.4億元,參加銀企合作的20家績優民企中,得到了貸款的僅三家,貸款額僅700萬元。
2.從貸款總額度上講,還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要求
貸款期限上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幾乎沒有一家銀行向民營企業開放建設貸款項目,因而民企經濟只能獲得一年之內的流動資金貸款,不能滿足長期資金周轉的需要。還有,民生銀行作為中國首家主要為非公有制企業入股建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主要服務于民企,但是其貸款規模太小,2000年6月民生銀行各項存款和貸款的規模分別是397.6億元和243.6億元,占同期金融機構全部存貸款規模的比重僅為0.33%和0.26%。
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直被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所困擾。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業自身的原因。民營企業由于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財務管理科學化的欠缺,往往達不到銀行規定的信貸標準。而且,相當多的民營企業資信相對較差,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取得抵押擔保貸款困難。二是體制上的原因。民營企業與國有銀行在所有制上的差異,造成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距離,銀企聯系不強,使民營企業獲得貸款困難。三是民營企業數量多、地域分散、相對規模小。這就形成了其融資需求總量龐大,但每筆金額卻偏小,資金需求分散、周期短、隨機性大的特點。這使得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貸款的審核、發放、催還及提供存取、代收、轉賬等服務時,需花費更多的人力、財力,由此影響了一些金融機構包括國有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的積極性。
(二)投資決策缺乏科學性
1.中小企業投資所需資金短缺
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是中小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但中小企業吸引金融機構的投資或借款比較困難。銀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業貸款,也因高風險而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
2.追求短期目標
由于自身規模較小,貸款投資所占的比例比大企業多得多,所面臨的風險也更大,所以它們總是盡快收回投資,很少考慮擴展自身規模。
3.投資盲目性,投資方向難以把握
主要表現在企業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上,不做前期的市場調查及對未來風險的預測及防范,只看到多元化經營所帶來的分散風險作用和將企業規模做大的虛榮成就感,而忽略了企業擴張與其資金實力、技術開發、市場開拓及內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忽略了跨地區、跨行業乃至跨國的多元化經營是需要條件的,且多元化經營也不一定能滿足人們分散風險的初衷,反而可能導致財務分散、風險增大。事實證明,在世界經濟500強中,沒有幾個企業是靠多元化經營安身立命的。
(三)財務控制薄弱
1.缺乏現代的財務管理理念
大多數民營企業家尚未建立起諸如時間價值、風險價值、邊際成本、機會成本等科學管理的概念。這一切反映在財務管理目標上,就是未能確立成本控制與資源優化配置的思想;反映在財務管理實踐中,便是滋生了許多不科學的做法,比如,籌資時不權衡資本成本,不考慮資本結構;投資時不測算風險報酬,不分析現金流量等。
2.相關人員素質不高
會計人員素質水平整體偏低,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目前,不少民營企業會計賬目不清,弄虛作假,信息失真,一方面是由于上述種種原因所導致;另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就是會計人員素質偏低。從總體上講,民營企業的財務人員雖然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但理財觀念滯后,理財方法落后,習慣地一切聽從領導,缺乏掌握知識的主動性,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會計監督意識淡薄,導致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3.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會計控制薄弱,監管不力
內容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導致了會計控制的薄弱、監管不力。具體表現為: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違反現金管理制度,常有超過規定限額的現金支出未按規定通過銀行結算和坐支銷貨款現象發生;固定資產管理失控,固定資產增減不記賬,日常核算中不計提或多計提折舊,賬面與實際嚴重不符;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成本控制水平落后,成本費用核算不實等等。
4.財務控制薄弱,存在較大的財務風險
有些民營企業不能控制資金的流動,造成資金閑置或因缺乏資金陷入財務困境;在應收賬款管理中因片面追求市場占有率,風險防范意識薄弱,且對應收賬款缺乏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造成對應收賬款管理上的巨大風險;對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周轉失靈;對原材料、產成品、低值易耗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問題無人追究,資產浪費嚴重。
5.會計基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