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博大精深,它所蘊含的哲理內涵極為豐富,觀察、處理事物的方法多變而有效,曾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所以曾多次舉行《易經》國際論壇,把它運用于各個領域,并要求中國人把它通俗化,舉出一些應用事例。“《易經》哲理與現代財務”就是基于這種情況撰寫的,此文在《會計之友》(2005年第2期)發表后,曾接到一些同志的來信、來電,討論相關問題。筆者結合財務理論研討會要求自主創新的精神,再作一些說明。
一、我用《易經》哲理研究財務會計和審計的起因
我雖然在幼年時代上私塾時讀過《易經》;其后在學習、生活中接觸過《易經》;在20世紀80年代向著名易學家吳漱泉老師學習過《易經》,但直至20世紀90年代末期,在吳老師的教導下,方運用《易經》哲理,在財務、會計、審計教學和研究中思考一些問題。起因如下:
(一)李約瑟教授的敦促: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教授是著名科學技術史學家,著有《中國科學技術史》,他很崇敬《易經》。由于《易經》文字古奧難懂,我曾多次致函吳老師,請寫一本“老婆婆《易經》”;此外還提出要求:“中國以外科學史界,都依賴您和國內不少的學者,把中國古代充滿美麗的神話的豐富材料,解釋一遍。”李約瑟教授還非常崇拜老子(李耳),把其原名約瑟夫改為“李約瑟”。
(二)吳漱泉老師的感召:吳老師來信時年已八十多歲,并患肺癌。老人無私地為弘揚易學文化做了很大貢獻,寫了很多文章,寄給李約瑟研究所。但遺憾的是在國內并沒有發表,他告訴我們如果需要可向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科學技史圖書館調用。我作為他的學生和朋友,也應責無旁貸地做一些貢獻。
(三)吳老師的新觀點:他說通過清理部分書稿,使他深刻地認識到:從萊布尼茲、牛頓、愛因斯坦等尖端科學奠基人與我國古代中“活”的東西之間的距離中,唯有“八卦”才是唯一的“橋梁。”
(四)卡普拉對《易經》、《道德經》深刻理解的啟示。西方科學家把《易經》、《道德經》統稱為東方神秘主義。世界著名物理學家F·卡普拉在其驚世之作《物理學之道——近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一書中指出:“本世紀初和三十年代中期,根本地改變了物理學的整個局面,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學各自的發展摧毀了牛頓的宇宙觀所最重要的概念。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崛起標志著近代物理學的誕生。人們從它開始認識到,宇宙是一個動態的不可分割的整體,觀察者總是必不可少地包括在這個整體之中。這同東方的 “逆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道德經》)萬物一體的古老格言何其相似乃爾。他還指出:“東方神秘主義提供了一個協調一致和盡美盡善的哲學框架,它能容納物理學領域最先進的理論。”
量子力學的發展,使西方科學、哲學理論切割分析還原論,走到了盡頭,開始從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來找出路。這更加堅定了我運用《易經》哲理研究現代財務、現代會計和現代審計的信心。
二、運用《易經》哲理,考察現代財務
(一)歷代易學大師及巨匠所揭示圖式和觀點

1.《易學》是變易之學,通過太極八卦圖,通過“變易、簡易、不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運動觀。宇宙萬物皆是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即“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與時俱進。
2.太極八卦圖所示,萬物一太極,至大無外,至小無內、宇宙間人和萬物是一個整體,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人應善待人,善待自然環境,善待萬物,善待社會,即和諧共存的融合觀。
3.太極、五行、八卦,所示人的萬物都是局部與整體有機結合。這些在中醫學、兵法中反映得最為突出。
4.《易經》哲理揭示宇宙中人和萬物都是在一定的時空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無論是人和萬物之間,各事物內部系統之間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生克觀。任意破環自然環境,掠奪資源,破環生態平衡,必然要受到懲罰和報復。
5.以人為本,遵從客觀規律,適時、適中、適量、適度的中和觀是萬物本身和事物運行規律。老子認為,“道法自然”。不能違背規律辦事;《易經》要求人們認識規律的不易性,按規律辦事。自然物質資源有限,人類欲望無窮,必須用理性加以限制,對財、利、名、食、色,五欲應適度地給以理性的節制,否則必然引起社會不安和世界戰亂,使人民生命和財產遭受嚴重損失。因此,對人民和學生應進行倫理道德教育。當前一些企業失敗,個人犯法,社會動亂都是縱人欲,逆天理,失去人的本性形成的。
(二)現代財務學發展的趨勢
在世界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市場經濟大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在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產業結構調整,政治體制改革上路的今天,為學術文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通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研討,必將推動我國學術文化的大發展,財務理論研究也如盛開的百花園。
舉例如下:
1.財務發展的基本趨勢研究
北京工商大學謝志華教授,結合世界發達國家的財務變遷和我國財務狀況,提出與傳統財務不同的十大變化:
(1)財務從單一價值目標向多層次目標轉變,從而形成了財務的價值目標、社會責任目標和人文目標的共存狀態。
(2)財務從為實物經營服務向獨立經營轉變,從而形成了財務經營和商品經營共存的狀態。
(3)財務從財務部門向多主體轉變,從而形成了政府財務、出資者財務、經營者財務和員工財務共存狀態。
(4)財務從著眼于企業內部轉向企業外部,從而形成了利用自身資源的財務與利用外部資源的財務共存狀態。
(5)財務從立足于現在轉向立足于未來,從而形成了執行性、操作性財務向決策性、戰略性財務的轉變。
(6)職能化財務向整合化財務轉變,從而形成了專業財務和整合財務共存的狀態。
(7)財務從實體向虛擬轉變,從而形成了虛實共存的財務狀態。
(8)財務從著重于資金管理向著重于人的管理轉變,從而形成了人、物、錢相結合的機制性財務狀態。
(9)財務(融資、投資)從著重于資金運動過程向著重于風險發現、風險評估、風險控制轉變,從而實現收益與風險均衡。
(10)從立足于企業全面實施的財務逐步借助于外部的財務轉變,從而形成企業財務的許多職能逐漸外包的狀態。
《財務發展的基本趨勢》是謝志華提交中國商業會計學會2004年11月學術年會的論文,詳見《商業會計》2005年第4期。
2.財務分層理論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財務理論對財務分層作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傳統財務主要從事融資、投資和分配業務,這種業務通常是為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服務。因此,有人認為生產經營業務決定財務。在工業經濟文明市場經濟高度發展,企業規模擴大,所有權、經營權進一步分離,生產關系和分配關系深化,引起人們從多視角、全過程和全方位考察分析財務體系,使財務分層理論有了發展。我提出了所有者財務《出資人、委托經營者財務》和經營者財務(即受托者財務、企業財務)兩層次論。其后又有人提出“出資者財務,經營者財務和財務經理財務”三層討論。當然與此相關的還有產權資本管理,資本經營管理理論。其后又有人從企業集團或股份公司與社會多方面的關系,提出了“利益相關者財務論”,由于外部財務相關者財務(包括出資者財務),債權人財務和政府財務;內部利益相關者財務。(包括經營者財務,職能部門財務和政府財務、分部財務、員工財務等5層)。即一般稱之為五層次論。自安然、世通等企業集團財務丑聞出現之后,債權人、員工財務引起世界各國廣泛關注、在企業改制國有資產流失,企業高層貪污、挪用不斷出現,政府財務也引起了重視,關于分層理論著作,四川大學工商學院干勝道教授的《財務分層理論發展述評》一文作了系統的介紹,(詳見《會計之友》2005第4期)。此外,《全面預算管理》研究也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有些人認為它是財務理論與管理會計及其它學科的融合。
《易經》哲學認為,宇宙萬物都是在一定時空環境中發展變化的。研究財務基本發展變化,研究財務基本發展趨勢是必要的,但應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研究變化中蘊含的規律;《易經》太極八卦陰陽五行運化,標志著宇宙萬物都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綜合體、對財務結構體系及其與各方面的利益關系,進行分層次的研究也是有益的。但是財務活動的中心仍是出資者財務和經營者財務。債權人財務,員工財務主要是指應考慮保護其利益不受損失,構不成一種財務體系。
財務發展的基本趨勢和財務分層理論發展是當前財務研究中的重要課題。本文提出這些問題,旨在為大家研究現代財務提供一些線索。
三、幾個財務現實問題的探討
(一)財務理論研究的抓大與放小
當前財務理論研究很活躍,但主要都是以上市公司和企業集團的財務為主,抓大是對的。但對中小企業財務和家庭、個人財務研究很少。只涉及到一些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家庭或個人理財研究太少,《易經》哲理講的是宇宙人生的大道。萬物一太極,“至小無內,至大無外”是客觀存在。科學理論研究應小中見大,從一滴水可看大海;從一滴血看人體狀況;從一筆交易預示企業發展;從一學生表現,可看一校之校風。任何事情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馳名海內外的海爾集團原來只是一個面臨倒閉的電冰箱廠;美的集團原來只是一個生產隊的塑料瓶廠,它們都是從小做大、做強的。全國中小企業有一億多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是解決全國就業能力和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財務學者為國分憂,為民出力應當研究中小企業財務、家庭、個人理財涉及家庭和個人經濟和生活,可以集腋成裘,是一筆很大的財力,很有研究的價值;家庭節約,對教育好青年一代也是一件很大的功德。因此,財務研究應當大小兼顧,功莫大焉。
(二)財務理論研究應當弘揚雙贏精神
市場經濟發展中魚龍混染,大浪淘沙,優勝劣汰,但有些人不是靠誠信經營,公平交易,利益雙贏,而是搞假冒偽劣,坑蒙拐騙,使國家經濟受到嚴重損失,人民利益受到很大傷害。占著別人的錢不還,搞所謂“借雞生蛋。”他們不懂太極陰陽平衡,因果報應,最后必然害人反害己。這些雖然不是財務人員所為,但必然要涉及財務活動。世界企業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誠信經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企業發展要靠回頭客。企業經營要考慮合作方和利益,這樣合作才能長久,李嘉誠先生有一句名言:“不做對方無利的生意”。財務工作也應弘揚誠信為本,公平交易的雙贏精神。
(三)按照法制化軌道,搞好財務管理
新修定的《企業財務通則》于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為企業財務管理確立了法制化的軌道。新的《通則》是為正確落實《公司法》等法規,促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適應政府職能轉變,促進企業科學管理和決策,保護和平衡企業各方利益,對修正業財務管理工作進行了許多改革和創新。針對企業改革的內在需要,適應外部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作了改革和創新,主要表現在:
1.改革財政對企業財務的主要管理方式指導、管理、監督和服務;
2.在借鑒國際通行做法的前提下,根據現階段國家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式,對財政資金的財務處理做了特殊規定,明確了政府投資等財政性資金的財務處理方式;
3.與《稅法》和《公司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相銜接;
4.在通過回購股份實施激勵的情況下,規定了企業對職工的激勵應當與《公司法》的規定相一致,以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利潤解決;
5.規定了企業建立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和財務預警機制,在涉及資金管理、資產營運、利潤分配的條款中,體現了控制財務風險的要求,強化了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由此可見,按照法制化軌道管理,對財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根據整體現,深入分析財務面臨的問題。
財務管理存在于企業供應、生產和銷售的全過程,涉及企業內外部的多方利益,并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所以應當用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五行八卦原理,分析面臨的問題。由于生產經營日新月異,市場情況變化多端,經濟關系錯綜復雜,千萬不能從表面上看問題,片面地看問題,粗淺看問題,容易做出錯誤判斷,為企業造成嚴重損失。應在堅持陰陽兩點論的基礎上,從水、火、木、金、土五個因素分析事物,若能從八卦的八個方面觀察分析問題,就不會想錯、看錯、說錯、以至做錯。學習《易經》哲理,可以增長財務人員的智慧,觀察事物達到一定深度,一般大的錯誤,就不會犯,不僅有利于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有利于企業發展。
(五)財務教材應當面向實際堅持大道至簡
當前財務教材建設分層次是對的,劃分初級財務、中級財務和高級財務也是可取的。但是和管理取材一樣,本子越來越厚,給學員增加負擔,浪費了時間。《易經》提倡大道至簡,一本《道德經》,闡明宇宙人生的大道,只有五千字財務教材本子越來越厚主要受西方國家教材的影響,劃分初、中、高三級,應當針對面向對象,聯系實際,確定內容。編寫時文字和選材力求簡練,外國教材可以參考,必須結合中國實際,這樣學生畢業才能投入實用。由于中小企業經濟活動、經濟關系比較簡單,可做初級財務教材介紹的對象;上市公司財務作為中級財務介紹的對象,企業集團及一些專題可納入高級財務教材介紹的對象,一些涉及多學科的課題,可以作專題研究報告形式。教材文字述說應力求簡練,以減輕學生負擔。
(六)財務總監與財務經理
總會計師是計劃經濟時期,從原蘇聯引進的總經濟師,總會計師和總工程師,即所謂廠長負責制,“三總當家”。現在有的企業設有總會計師,有的設財務經理,還有一些企業設立財務總監;有些省向省屬企業委派了財務總監。總會計師、財務經理和財務總監的職責既有相同處,也有不同,各地區、各行業要求也不盡同,但很多企業的總會計師和財務副總經理就是企業財會總負責人,分工主管財會部門成為廠長(或總經理)的副職。而各級領導部門所派的財務總監,只代表上級領導部門和董事會監督企業財會工作,不參與企業財會工作。因此,有人提出“財務總監監督財務”。財務監督,監督什么?怎樣監督?監督分寸如何掌握;這也是一個新的課題;另外,財務總監和企業單位內部審計是什么關系?是否會重復監督?此問題尚無定論。李嘉誠先生興辦的集團公司對所屬企業派有財務總監。
我認為企業本身設總會計師和財務經理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