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淺述了自己的理解與認識。
新準則體系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等方面均謹慎地采用了公允價值,而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上市公司借助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的情況。公允價值在1998年出現于“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具體會計準則中,后因實際運行中出現很多公司濫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的情況而在2001年修訂后的準則中被限制使用。所謂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那么公允價值是否“公允”,會不會再次成為操縱利潤的工具呢?
總體上說,新會計準則體系對公允價值的運用還是比較謹慎的,不會導致濫用。一方面,公允價值反映現時價值,與決策確實比較相關,但其可靠性的取得難以確保,而且公允價值增值的收益并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