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本、費用是影響企業利潤的重要因素,而職工薪酬又是成本、費用的重要構成內容。同時,會計準則與稅法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企業還必須按照稅法規定,將應付職工薪酬進行納稅調整。本文著重就職工薪酬的內涵和外延作了對比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的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2007年開始施行的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全面核算職工薪酬費用,按照受益對象攤入成本。這對于加強成本核算,全面反映成本信息,完善成本補償制度,保障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國職工薪酬包含的內容
我國職工薪酬包括職工在職期間和離職后提供給職工的全部貨幣性薪酬和非貨幣性福利,提供給職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贍養人的福利等也屬于職工薪酬。
職工薪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性福利;其他職工薪酬等。
二、我國職工薪酬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對比分析
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有關職工薪酬的準則包括《國際會計準則第19號——雇員福利》(ISA19)和《國際會計準則第26號——退
休福利計劃的會計和報告》(ISA26)。在我國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中,有關職工薪酬的準則包括《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企業會計準則第10號——企業年金基金》以及《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
《國際會計準則》中將退休后福利(主要是養老金)劃分為設定提存計劃和設定受益計劃。在設定受益計劃下,企業對職工離職后福利的責任是其已經承諾提供給職工的金額,應運用精算技術確定各期成本費用和負債。我國目前對養老金還沒有設定受益計劃的規定,在實務中,企業建立的基本養老保險和補充養老保險,大都是各期按照固定金額或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屬于設定提存計劃。
三、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有關職工薪酬的對比分析
(一)統一了各類職工薪酬的核算科目
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支付給職工的薪酬,統一通過新設立的“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核算,外商投資企業按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也在“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核算。
(二)明確了職工薪酬的會計處理原則
新企業會計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