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對合肥美菱股份公司資本結構的研究中發現,其資本結構不盡合理,融資渠道單一、負債率較高。這種不合理的資本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美菱公司的迅速發展。針對美菱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問題及其成因,本文對美菱公司如何優化資本結構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探析。
一、引言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關于資本結構問題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MM理論首次運用數學模型分析了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和資本成本的內在關系,奠定了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的基石。20世紀60年代末,西方金融學家沿用MM理論的分析方法,放松MM的假設條件,并在此基礎上研究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和資本成本的關系。其中一個學派研究各類稅收差異與資本結構的關系,另一學派研究破產成本對資本結構的影響。但最后兩個學派歸結到斯科特(Scott )等人倡導的權衡理論。
權衡學派認為,公司的資本結構是權衡稅收優惠與破產成本后形成的。由于企業風險隨債務的增加而上升,因而制約了公司無限追求稅盾效應。因此,公司最佳資本結構是平衡稅盾效應和因陷入財務困境概率上升而導致的各種成本的結果。權衡理論是建立在純粹的稅收利益和破產成本相互權衡的基礎上,這種論述得到了實證研究上的支持。
二、美菱股份公司資本結構存在的問題
第一,翻開美菱股份2005年年報:負債15.61億元,權益資本為8.64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64%。美菱近幾年的經營業績不甚理想,2003年發生近2億元虧損、2004、2005年年利潤也僅 1000萬元左右。銷售凈利率、每股收益在行業內排名都在第十位 。凈利潤增長率排名第十五位,成長性較差。
第二,公司負債的構成不合理,流動負債高達15.47億元,占總負債的99%,其中銀行短期借款就達6億多。流動比率僅為0.7232,明顯低于標準比率2,而同行業海爾為5.326。依據資本結構權衡理論,美菱股份的資本結構明顯存在不合理現象,如此高的負債率,如此低的流動比率使公司潛藏著巨大的財務風險。
三、美菱股份公司資本結構問題成因分析
(一)體制轉軌造成對銀行的嚴重依賴
美菱股份是1992年經安徽體改委批準,由原來的美菱電冰箱總廠改制而來。改制前,資本投入主要依靠國家;改制后,由于企業經營業績沒有得到迅速提升,內部資金積累缺乏空間;加上企業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需要量急劇增加,資金缺口越來越大,企業的融資格局逐漸由財政主導型轉變為銀行主導型。即使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銀行商業化進程的加快,銀行實行了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風險管理,資本市場迅速發展,但銀行仍是企業主要資金的提供者。在這種制度安排下,銀行貸款對企業是一種“軟約束”。在企業發生嚴重虧損不能清償債務時,國家就有義務彌補銀行的損失。這樣國家始終為企業提供無限的擔保。加上地方政府為維護其形象,也不斷給予政策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