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確保辦案質量,是公訴業務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內在要求,通過制定公訴案件規范管理機制,構建偵捕訴審協調配合機制,建立訴訟活動改向監督機制,推行公訴案件質量評估機制,以確保公訴案件質量。
關鍵詞:公訴案件 質量 工作機制 創新
確保辦案質量,是公訴業務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近幾年來,我院抓住案件質量這個根本,通過積極推行公訴改革,創新工作機制,規范辦案程序,加強隊伍教育管理,公訴案件質量不斷提升。2003年至2006年,共受理移送審查起訴案件1293件2012人,提起公訴1189件1818人,僅撤回起訴1件2人,其余案件法院均作了有罪判決,起訴成功率為99.92%、有罪判決率達100%;不起訴案件經自查、復查和督查均符合質量標準。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制定公訴案件規范管理機制,為提升公訴案件質量提供程序保證
(一)對公訴案件實行流程管理
2003年,我院率先在全市公訴部門對公訴案件實行流程管理。通過制定詳細、明確、具體的工作程序,使辦案人員對各個訴訟環節的具體要求都有一個清晰認識和準確把握,力求做到步步有規定,事事有標準,確保辦案工作始終處在制度監管之下,注重從程序上設置發現問題的途徑,堵塞管理漏洞,用規范化制度促進公訴案件質量的提高。目前,從案件受理登記、被告人權利義務告知、辦案期限、超期羈押預警到起訴意見書、審查報告、起訴書三書審查、案件退查備案、出庭支持公訴、公訴案卷裝訂、歸檔等訴訟環節,一套完善的工作規則和操作規范得到了初步建立,特別是加強了如對改變案件定性、增減犯罪事實和擬作不起訴等重點辦案環節監督的規范化和程序化建設,做到每個辦案人員都在法律程序的框架內,在辦案程序的規范約束下履行崗位職責,從而提高了辦案效率,確保了辦案質量。
(二)設置案件質量基礎平臺
按照可操作和簡便實用的原則,制作了《起訴案件質量考核評分表》、《未起訴案件質量考核評分表》、《錯訴、漏訴備案考核表》、《不起訴錯誤備案考核表》,按性質對案件進行分別歸類,指定專人及時建檔登記,切實做好公訴案件質量基礎工作。為消除影響辦案質量的潛在因素,還先后制定了《主訴檢察官工作目標量化考核標準》、《公訴案件質量評價體系及預警機制》、《公訴出庭質量考核細則》等規范管理的制度和標準,多角度全方位的從程序上建立起案件質量保證體系。
(三)著力規范公訴人的行為
按照檢察官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的要求,結合公訴工作的特點,著重從思想政治品質、職業道德素養、團隊協作精神、語言文字能力、儀表舉止養成等五個方面規范公訴人的行為,通過加強隊伍的教育管理、業務培訓和崗位練兵,強化辦案紀律,努力提高公訴隊伍素質,培養公訴人代表國家指控犯罪的正義形象,為確保案件質量提供人員素質保證。
二、構建偵捕訴審協調配合機制,為提升公訴案件質量提供證據保證
(一)加強對偵查部門的引導,確立公訴案件的證據標準
刑事訴訟的核心是證據,如果一件公訴案件的證據達到證明的標準,那么質量就有了保證。在工作中,首先查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案發后表現,即是否為投案,拒捕、潛逃等十六個方面公訴案件的一般證據標準,從面上明確了公訴證據問題,使引導具有針對性。其次,擬制了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建議書的法律文書,使引導具有可操作性。公訴人員介入引導偵查,是針對案件中收集、固定證據存在的問題而進行,四年來,我院公訴部門提前介入引導偵查的案件,始終保持在受理案件數的20%以上,公訴案件一次退偵率始終在5%以下,訴訟效率和案件質量均得到保證。
(二)建立偵捕訴審制度化、經常化的聯席制度,確保法律的正確統一實施
建立制度化、經常化的聯系制度,一方面就法律規范問題、法律適用問題、刑事政策問題與公安、法院和本院偵查監督部門進行交流信息、研究法律規定、探討方法措施,取得共識;另一方面,對兩高的司法解釋和上級機關的規范性文件及時形成本市公、檢、法的具體實施意見。例如,由我院牽頭,彭州市公、檢、法三家先后對兩高頒布的適用簡易程序和簡化審的司法解釋以及四川省高級法院和省檢察院制定的刑事證據規則、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通過聯席會議,在認真學習相關規定的基礎上形成具體的實施意見和辦法,在辦案中共同遵守。
三、建立訴訟活動雙向監督機制,為提升公訴案件質量提供智力保證
一是邀請公安局長列席檢委會,共同討論刑事證據證明效力,達到了刑事訴訟環節及時溝通效果。二是對重大勞動安全事故案、受賄案等有影響的案件,運用多媒體示證支持起訴,將錄音、錄像證據在法庭上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三是對被告人以刑訊逼供為由當庭翻供案,向法庭申請由警察出庭作證,有力指控犯罪,保證了庭審、判決效果。例如,2005年我院在辦理付興洪等人搶劫案時,經兩次開庭審理,被告人均以原來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受到“刑訊逼供”為由,在法庭上推翻了原來的有罪供述。為有效遏制案件被告人在法庭上以“刑訊逼供”為由而翻供這一頑疾,在第三次庭審時,公訴人向法庭申請兩名辦案刑警到庭作證,當庭揭穿了被告人的虛假辯解。四是檢察長列席法院審判委員會,加強對刑事審判的監督。例如,2005年3月,被告人馬代君強奸一案,經開庭審理后,合議庭采納了被告人及其辯護律師的意見,認為偵查人員收集證據程序違法,被告人與被害人系半推半就的行為,暴力不明顯,被告人馬代君的行為不構成犯罪。受檢察長指派,分管副檢察長和公訴科長列席了法院審判委員會,進一步分析論證案件的事實和證據以及適用法律,充分闡述檢察機關的訴訟主張,讓審判委員會委員更加全面了解案情,后經審判委員會討論,作出了以強奸罪判處被告人馬代君有期徒刑3年的決定。2005年底,高檢院向全國檢察機關轉發了我院創新工作機制,狠抓規范管理,確保公訴案件質量的作法。
四、推行公訴案件質量評估機制,為提升公訴案件質量提供責任保證
(一)細化評估標準
我院按照公訴工作精細化的要求,本著“管理合法、規范明確、設置科學、切合實際”的設計原則,在認真分析總結近年來辦理公訴案件的基礎上,細化每一個辦案環節的工作要求,明確包括案件實體審查、遵守訴訟程序、開展訴訟監督、訴訟文書的制作、出庭支持公訴、辦案效果及是否存在錯訴、漏訴以及錯誤不起訴情形等評估標準,力求評估標準能有效涵蓋公訴案件辦理的全過程,為對個案辦理質量進行全方位、多角度評估提供依據,強化公訴人的案件質量保證意識。
(二)區別適用評估程序
針對不同的案件和評價的不同階段,我院設計了不同的評價程序,包括普通程序、特別程序、集中備案程序、分析反饋程序等。如錯案以外起訴和不起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評估,承辦人出現錯訴、漏訴、錯誤不起訴時適用特別程序,由部門負責人在相關的表格中進行備案考核的程序等,同時與《公訴案件質量預警機制》配套使用,定期向承辦人進行公開反饋,引起大家對這些問題的重視,消除公訴案件質量瑕疵。
(三)重視評估結果運用
在案件質量評估的基礎上,我院就所辦公訴案件質量定期召開季度案件質量通報會、半年和年度案件質量分析會,以書面形式通報、分析前一階段公訴部門全員案件質量情況,反饋辦案質量信息。組織承辦人對自身辦案質量實行自查自糾,并由分管檢察長和公訴部門負責人對各承辦人的辦案質量進行講評,幫助總結成功經驗和應吸取的教訓,開展公訴人員相互點評典型案例活動,通過察微析疑,培養公訴人在細節發現問題的能力,達到共同提高公訴案件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