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毒品案件具有區別于其他普通刑事案件的特殊性,如何運用證據的幾種基本形式,強化對毒品犯罪案件的證據審查,對檢察機關打擊毒品犯罪,維護社會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毒品犯罪 證據審查 毒品
由于四川靠近“金三角”的特殊地理位置,境內外毒品犯罪分子一直把四川省作為重要的販毒通道、中轉集散地和地下銷售市場,販毒吸毒活動十分猖獗,加之高額利潤的誘惑、涉案人員法律意識淡薄、區域性緝毒力量不足等原因導致毒品犯罪案件的增加。從近幾年某鐵路運輸檢察分院管轄內毒品犯罪的情況來看,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期間,共起訴毒品犯罪案件158件208人,其中運輸毒品犯罪案件104件146人,占毒品犯罪案件的65.8%。利用鐵路進行毒品犯罪已是此類犯罪的首選,鐵路也就成為了毒品運輸的主要通道。有效地打擊毒品犯罪,除了要認真把握毒品犯罪的四個構成要件,在審查證據方面還要從案件的基本證據方面進行認真審查和仔細甄別。
司法實踐中,毒品案件的證據形式主要有毒品、毒品鑒定結論、抓獲經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與辯解、證人證言、勘驗檢查筆錄等幾種。本文擬結合具體案例,對運用上述幾種基本證據審查毒品案件的相關問題作一些粗淺探討。
一、抓獲經過
在運輸毒品犯罪中抓獲經過是基礎證據之一,它是由公安機關制作的可以證實抓獲犯罪嫌疑人的時間、地點以及收繳毒品的事實和經過的法律文書。司法實踐中,公安機關在查獲毒品時,往往由于查獲地點人員多、環境復雜,或者查獲毒品時遭到犯罪嫌疑人的反抗等原因,造成毒品的位置、數量、順序的不準確。如王某某、郭某某運輸毒品案,公安人員在郭某某鋪位的枕頭下衣服內和鋪位的墊單下查獲兩包毒品,總重量254克,但查獲的當時由于沒有界定查獲的順序,也沒有注意證物的保護,失去了采集指紋的條件,缺乏足夠的證據證明郭某某攜帶的是哪一包毒品,而郭某某只承認攜帶一包毒品(約100克左右),法庭最終認定郭某某運輸毒品的克數為102.5克,失去了準確打擊犯罪的機會。因此,審查抓獲經過的時候,要著重審查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要確定犯罪嫌疑人的人數、抓獲的時間、地點。二是要著重審查收繳毒品的事實和經過,特別要注意查獲毒品時毒品的包裝(內、外),包裝的描述一定要清楚并要配以刑事技術照片;毒品的數量、查獲毒品的具體位置一定要準確;查獲多包毒品的,先后順序一定要排好,并且當時應有區別標志。三是要審查抓獲經過材料中是否體現偵破的時間、地點、抓獲的參與人、當時的天氣條件、查獲的毒品、毒資等,特別要注意收集抓獲過程中發生的特殊事件,出現的特殊人物,因為在破獲案件時的意外情況往往是證明被抓獲人與該案有直接聯系的有力證據。四是抓獲經過必須以書面材料,甚至全程錄像的偵破經過記錄在案。因為破獲毒品犯罪案件的最好結果是“人贓俱獲”,它對認定毒品與行為人的關系有一種“不攻自破”的效果,但是,由于作案人越來越狡猾,偵查人員只有將“人贓俱獲”經過文字化或音像化,才能使“人贓俱獲”的證據具有較強的說服力、證明力。
二、毒品
由于毒品案件的特殊性,毒品自然成為此類案件中最重要的證據。由于司法實踐中,毒品一般都不隨案件移送,對毒品的審查除了從毒品的來源、種類、數量及含量幾個方面進行,還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查獲的毒品照片是否附卷。公安機關對查獲的毒品應拍成照片附卷,這樣既符合要求,又可防止將類似的物品誤作毒品或將其他案件中查獲的毒品與本案混淆,也可以防止有意栽贓陷害。另一方面,同時期、同區域查獲的毒品價格值得關注。例如蔣某某運輸毒品案件。檢察機關承辦人審查案件后發現偵查機關認定的蔣某某所攜帶的毒品海洛因為180余克,平均購進價格為每克80多元人民幣,而當時其他犯罪嫌疑人進行海洛因交易的價格為每克350元人民幣,懸殊很大,犯罪嫌疑人以其毒資不可能購買到180克海洛因,因此,從毒品的價格入手,收集其他相關證據,查清了犯罪嫌疑人攜帶毒品海洛因只有45克的事實,防止了一起錯案的發生。
三、鑒定結論
毒品鑒定結論是毒品案件必不可少的證據,它的重要作用是從科學角度對毒品的物理、化學屬性全面進行界定,對確定是否構成毒品犯罪以及社會危害性的程度具有決定性意義。在對鑒定結論的審查方面,存在著一些誤區,認為鑒定結論是專家的意見,將專家意見等同于“科學證據”,因而局限于對其外部形式上的認可,而疏于對其內容的實質性審查,進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在司法實踐中,對鑒定結論進行審查,要培養良好的科學意識,加強對鑒定結論的實質性審查。首先,要審查結論部分與《刑法》分則所列毒品的名稱是否相符。結論部分與法律規定的毒品名稱不符,常常為審查起訴帶來不應有的麻煩,造成訴訟的困難。如王某某販賣、運輸毒品案,承辦人在審查時發現鑒定結論的結果是鹽酸甲基苯丙胺,與法律規定的甲基苯丙胺多一個鹽酸根,經過與鑒定人溝通并查閱大量的司法解釋及法律規定后,證實了鹽酸甲基苯丙胺也是冰毒同類物質,只是鑒定人在表述時有誤。其次,要對同一案件中的多個鑒定結論進行認真審查,使鑒定結論具有一致性。如鐵某某、陳某某販賣、運輸毒品案中,公安機關所出具的兩份鑒定書中,一份結論是“送檢檢材系海洛因”,另一份結論是“送檢檢材中含有海洛因成分”。第二份結論并沒有準確說明送檢檢材就是海洛因,不符合鑒定結論應當規范、準確的標準,在要求公安機關進行更正之后,才合理排除了同類證據之間的矛盾,使案件得以順利審結。第三,要審查毒品鑒定的取樣是否合理。如吳某某運輸毒品案,查獲甲基苯丙胺1968克共1萬余顆,而公安機關在送檢時只提取了兩顆進行檢驗,就得出了1萬余顆毒品可疑物均系甲基苯丙胺的結論。這種抽檢數額顯然太少,不足以證明其他可疑物就是同一種類的毒品,通過督促公安機關擴大取樣范圍,并重新進行了鑒定,才得出了科學的鑒定結論,體現了程序的公平和正義。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與辯解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與辯解也是認定是否構成毒品犯罪的重要證據。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只有被告人的口供而無其他佐證不能作為定罪的根據,這說明法律上要求口供要與其他證據相互印證。特別是共同毒品犯罪案件,多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間的口供即使一致,也不能僅靠其相互一致的口供就確定構成犯罪,還應當有其他旁證作為佐證。反之,即使幾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間的口供不一致,也不能據此證明口供不能用做證明犯罪的證據。因此,在審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與辯解時,要采取正確的態度,既要看到它的證據價值,又不能盲目輕信,實踐中,要注意兩方面問題:一是對于共同毒品犯罪案件,要細致分析每次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辯解,找出各次供述和辯解的差別,突破案件。如徐某某、羅某某、楊某運輸毒品案。公安機關在列車上抓獲楊某時,徐某某、羅某某沒有和楊某在一起,且毒品在楊某身上查獲。徐歸案后沒有做任何有罪供述,羅雖然承認知道運輸毒品的事實,但事先表明不參與,只有楊某供述了犯罪的整個經過,而且三人的多次供述也都前后不一致,供翻多次反復。承辦人對供與翻之間的差別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分析,在訊問過程中注意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整體思路和角度,在供與翻之間捕捉證據痕跡。特別是在訊問楊某時,抓住楊某咨詢自首問題這一情節,加大教育和法律宣傳的力度,打消其心中的顧慮,促使他交出了徐某某與其串供的字條,突破了徐某某的“零口供”,完善了全案的證據鏈條,使案件得以順利訴訟。二是要注意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變化,制定縝密的訊問提綱,查明案件事實。在蔣某某運輸毒品案中,犯罪嫌疑人供述有6次,其中5次都承認攜帶毒品海洛因180余克,起訴意見書指控的也是180克,只有一次供述中交代說攜帶的毒品海洛因是45克,其它的都是填充物。承辦人針對口供的變化,在訊問時對變化是否存在合理性進行深挖,并且結合案件存在的其他問題走訪了偵查人員,查明了基層所隊查獲毒品后,在沒有取樣檢驗的情況下,將查獲的4包毒品可疑物倒入同一托盤中進行稱量,使毒品不能再進行分包取樣檢驗和稱量,導致了毒品與毒品可疑物不可分的事實。程序違法在先,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變化有其合理存在的基礎,因此,結合其他證據認定犯罪嫌疑人攜帶的毒品海洛因為45克。有力地維護了司法公正。
五、證人、證言
毒品犯罪案件中的證人證言主要來源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事、鄰居、單位領導、親友等對其基本情況的證言、收繳毒品現場的見證人和緝毒民警對收繳毒品的過程和數量的證明以及檢舉、揭發毒品犯罪的人提供的證言。公安機關在辦理案件中,往往容易忽略證人、證言與其他證據的一致性,造成證據之間的矛盾。因此,對毒品案件中證人證言的審查,應當注意排除證人證言與其他證據之間的矛盾,使同一案件的證據能夠相互印證。如鐵某某、陳某某販賣、運輸毒品案中,公安機關出具的陳某某被抓獲經過描述為:“在犯罪嫌疑人程某某內褲里搜出兩砣毒品可疑物”,而證人證言將陳某某被抓獲經過描述為:“從這個男子座位下面的地板上查獲兩砣用塑料紙包裝的東西”。稱量記錄的案情描述為“從嫌疑人左側庫包內查獲兩砣毒品可疑物”。在檢察機關辦案人員的督促下,公安機關進行了情況說明和補充偵查,使證人證言與抓獲經過等證據之間相互吻合才得以采信。盡管證人證言與其他證據間細微的差別不會影響最終定案,但如果審查不細致,沒有排除矛盾,法庭上必定會成為被告人、辯護人的口實,也會引起對案件其他證據可信度的質疑,使檢察機關的出庭公訴陷入被動。
綜上所述,對毒品犯罪案件的證據審查也是有規律可循,只有不斷強化案件的基本證據審查,察微析疑,才能快速有效地打擊毒品犯罪,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