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事科研工作,或許出于職業習慣,在鍛煉養生方面也想搞點創造發明。結果,還真有小小收獲,“發明”了單人乒乓鍛煉法。
幾年來,一直想找個能天天堅持、費時不多、效果還好的鍛煉法,由于常年伏案工作,眼酸、頭暈、脖子脹是家常便飯,腰腿痛不時來糾纏,身材也日漸發福,自己覺得再不行動前景不妙。但是,說到動真格的,我又會找種種理由推托:工作太忙,家務事太多,家周圍也沒有合適的鍛煉場所等等。半年前家中大掃除,偶然翻出兒子以前用過的乒乓球拍,打了幾下,忽然來了靈感,每天在家打打乒乓球應該不錯吧。再一琢磨,家里客廳不夠大,擺不下乒乓球臺。再說,兒子在外地讀書,老公常常晚歸,每日打雙人乒乓也是奢望。假如是自己單打,也不能往墻壁或者木門上打,咱家畢竟號稱“準豪華”裝修。所以只剩下往天花板上打這一種方案——“朝天式單人乒乓”就此新鮮出爐。
每天晚飯后,做點家務或休息一會兒,我便在客廳開始演練。幾個月下來,我一邊練一邊試著“發明”各種不同練法,不斷去蕪存菁,總算修得數項成果。
球路上玩花樣:練乒乓的目的之一是為了練眼,通過雙眼捕捉球的運動路線可以調節視力。所以我故意不斷變換球路,時快時慢,忽左忽右,高高低低,上上下下,讓乒乓球和眼睛捉迷藏。對于白天基本保持固定距離盯著電腦的雙眼,此為很好的鍛煉休息機會。練熟后,還可以加上各種旋轉球。在練眼的同時,這實際上也能訓練大腦的判斷反應能力,加強方向感、速度感等等。
左右手交替:單人乒乓,如果僅僅用右手打太可惜了,干嗎不給左手一個機會?除了左撇子,人們在乒乓臺上要用左手打球不容易,必須經過認真練習方能熟練。我的單人乒乓則不然,通常左手練幾次便可熟練,畢竟朝上打要容易得多。當然,練左手的目的,并非單純為練手臂力量,還為了練大腦。左手和控制它的大腦的某些區域可不能一直閑置著,經常讓它們活動活動,你會變得更聰明。另外,還可以來個正反拍交替,即用拍子的正面打一拍,然后轉手用反面再打一拍,輪流進行,從而提高手腕的靈活性,腦子的反應速度。
與倒走相結合:早就知道倒走對腰腿有好處。單人乒乓本來就是在客廳里邊走邊練的,所以很自然就和倒走相結合了。為安全起見,開始可以走得慢一些,當然行走路線上的障礙物要事先挪開。走到房間盡頭,把球路一變,來個漂亮的轉身,轉身時腰腿的配合同樣是不錯的鍛煉。不妨倒走和正走交替著來,正走時不必一本正經,可以玩玩小花樣,如踮起腳尖,目的是繃緊腿部肌肉,有助雙腿恢復健美。有時候,我會故意讓球落地,在它彈起時,俯身伸臂去接,剛好鍛煉腰腹。
走站輪流進行:走累了不妨站著,但站著不等于休息。我選擇的是單腿站立打乒乓,另一腿抬起。如此既可練腿部力量,又可練身體平衡能力。左腿練一會兒再換右腿。蹺起的一條腿則可做點功課:繃直,轉腳踝。此舉能鍛煉腿部肌肉和關節的靈活度,對踝關節膝關節有益。
加入拍打按摩:單手打乒乓時,發現另一只手空了出來,我就想法兒為它找事做。除了手指本身的伸展和握拳(對手和心臟都有好處),它還可為身體其他部位服務。如按摩腹部,消食去脹;如敲擊后腰,強腎健體;如輕叩心窩,或拍打一側大腿(內外都拍,拍到大腿根部)。這樣做,不僅對被拍打按摩的部位有好處,因為兩手左右開弓,同時將幾種動作做好,對身體的協調能力也是很好的訓練。
對于這項單人乒乓的“發明”,我心里真有幾分得意。因為它的確給我帶來了健康上的種種收獲,使我得以減肥、強身、精神好。它最大的好處是,不限于單純的打乒乓,還糅合了散步、倒走、按摩拍打等其他鍛煉法。單人乒乓既省時效率還高,每天只需花二三十分鐘,得到的卻是全身心的鍛煉:視力、手臂、大腦、腰腹、腿腳、關節等等。幾乎每次結束都是微微出汗,對我們中老年人強度正合適。另外,單人乒乓吸引人參與的原因還在于趣味性:打球時,你完全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愛好加減內容,使之變化多端。同時,它對場地和人員要求低,練習者容易堅持。最后,要提個醒,羅馬并非一日建成,練單人乒乓雖說不難,也要循序漸進,急躁冒進反而不利健康。編輯 / 張秀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