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20年代,日本人平均壽命不過45歲,不到一個世紀,日本人一躍成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原因何在?
濟南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王德榮,幾年前曾赴日本三家大學附屬醫院研修和訪問。在日本生活學習期間,他的體重減輕了10公斤,頭暈、胃酸等老毛病不治而愈,再看身邊的日本人,個個精神抖擻,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
請客總是吃不飽
剛到日本,王德榮經常餓得饑腸轆轆,日本醫院食堂的飯,用他的話說是“少得可憐”。幾片新鮮蔬菜、四五片肉、一碗醬湯、一小碗米飯,就是一頓飯。
有時參加學術會議,他以為像在國內開會一樣,有一頓豐盛的會議餐,沒想到,會議餐也是“定食”,分量和平時相差無幾。他多次到日本的導師和朋友家里,發現日本人請客最大的特點是,主人很熱情,而客人往往吃不飽。盡管有十幾道菜品,可是,每道菜的菜量極少。請客吃不飽,不是主人吝嗇,而是由日本菜的特點決定的。
“感覺日本人的飯量只有中國人的一半,即使是干體力活兒的,飯量也比我們小得多。在日本吃飯,每一份都是精致小巧的,因為他們吃得很少。在日本,除了相撲運動員以外,很少見到胖子。而且,日本人吃飯很慢,一碟菜我們一口就能吞下,他們卻能細嚼慢咽,吃上十幾分鐘。”
過了一段時間,王德榮發現,自己雖然感到餓,在國內落下的老毛病卻沒有犯過。結合一些醫學研究的資料,王德榮推斷,其中就有少食,并適當控制食欲的“功勞”。
“在生命的早期大量進食,會促進發育成熟,成熟后的過度飲食,又可增加某些疾病的發生,進而縮短壽命。因此,適當節制飲食,是簡便易行的健康長壽、延緩衰老的方法之一。”王德榮說。
真正做到“少量多樣”
日本人的膳食特點是,食物種類多樣而不偏嗜,每頓菜肴品種多,數量少。魚、肉、蔬菜、豆類、水果和米、面,都用小碟、小碗盛裝,花樣繁多,這樣,每頓飯都能攝入均衡的營養成分。調查資料顯示,日本人攝取的油脂數量,僅為歐美國家的1/6,人們的飲食以大米、蔬菜、海產品為主,菜一般都清淡,土豆、胡蘿卜、洋蔥放在水里煮一煮,外加一小盒調料。因此,日本人的高血壓病、高脂血癥、肥胖癥、動脈硬化、冠心病及癌癥等總體發病率與死亡率逐年下降。
作為消化內科的主任醫師,王德榮感慨萬分:“人體對營養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避免偏食和飲食的單調,做到膳食的合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豆類等食品。許多人不懂平衡膳食的重要性,一邊大把吃藥,一邊大口吃肉。許多常見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惡性腫瘤、糖尿病、骨質疏松癥等,與膳食結構的不合理、營養素攝入的失衡有著重要的關系。”
烹飪講究“水料理”
日本人的烹飪方式,主要是生食或者蒸煮。在日本的餐館,一棵卷心菜蒸過之后,蘸著日本特有的調味汁,就是一道美食;西方人愛吃的沙拉也被改良,新鮮的蔬菜只撒少許鹽,滴幾滴橄欖油,再撒一點芝麻,就算一道“沙拉”,被端上了餐桌。
日本料理也被稱為“水料理”,歐美菜則被稱為“油料理”。歐美國家的菜肴大多會放黃油等,中國人吃菜更是無油不歡。而日本人的餐桌上,)白的米飯、碧綠的生菜、紅色的魚片、橘紅色的胡蘿卜,無一不是清爽可口,盡量保持食物本來的味道。
日本飲食中普遍少油、少鹽、少調味品,飲食原則是盡量保持原味。另外,日本料理也很少用煎炸、紅燒等烹調方法,多用清蒸、涼拌或水煮。日本人吃海產品、豆制品和蔬菜,也不用大量的油爆炒和紅燒,基本上是生吃或拌成沙拉。
清蒸、涼拌、水煮的烹調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提供豐富的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減少致癌物質的產生,對健康和長壽意義重大。
日本料理所選食品材料中,堿性食品所占比例較大,酸性食品較少。酸性食品是指在體內能形成酸性無機鹽的物質。常吃的精米、精面、糖類、各種肉類、魚貝類、蛋黃和啤酒等,均為酸性食品。堿性食品是指在體內能形成堿性無機鹽,如鈣、鈉、鉀和鎂等,可使體液呈現堿性的食品,常吃的各種蔬菜、水果和牛奶,都是堿性食品。日本人干脆把酸性食物稱為“半健康食物”,而把堿性食物稱為“健康食物”。營養學的研究發現,正確的烹調方法是日本人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年吃魚比吃米多
日本四面環海,每餐都有新鮮的海產品,日本人年均吃魚一百多公斤,超過大米的消耗量,海產品消費量居世界第一。
章魚、魷魚、蝦、蟹、秋刀魚、蠔等海鮮,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牛磺酸,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減少中性脂肪。魚和貝類的牛磺酸含量豐富。此外,日本人常吃海帶、海苔和裙帶菜等海藻類,海藻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食物纖維,是抵御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撒手锏。日本料理中的壽司,是日本國民的主食,主要成分就是米飯和紫菜。將海藻類作為主食,天天食用,是日本料理最獨特的方面,和日本人的長壽有著密切的關系。
熱衷沐浴與“日行萬步”
日本人長壽與他們的養生方式有關。日本人最愛沐浴,除了家家擁有設備齊全的考究浴室,社區內的公共浴室,更是星羅棋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在沐浴方法上,不斷推陳出新,發明了諸如米酒浴、鮮花浴、菜湯浴、蘋果浴和森林浴。這些嶄新的浴法,不僅潔凈身體,還兼有防治某些疾患和放松緊張情緒的效果。此外,很多日本人利用假日乘坐新干線,到城市周邊的溫泉泡上一泡。
東京雖然寸土寸金,但只要是居住區,就有與之配套的體育場館。每個人幾乎都有一張甚至多張健身卡,都有固定的健身時間和安排。
每天清晨和傍晚,很多日本人奔向運動場、曠野,慢跑,打網球、棒球、高爾夫球,踢足球等。還有很多日本人熱衷于“每天走1萬步”的健身方式。研究者認為,這也是當今日本人平均壽命名列世界前茅的主要因素。
日本是著名的汽車生產國,每個家庭至少擁有一輛汽車,但是,日本人特別喜歡步行,出行大都乘坐地鐵或者公交車,只有在周末外出度假,或者家庭主婦去超市采購,才會開車。每天上班,乘有軌電車或地鐵,往往需換乘幾次車,上下階梯次數及走路的時間都很多,增加了鍛煉的機會。
步行是健身抗衰老的法寶,也是唯一能夠堅持一生的有效鍛煉方法。步行鍛煉能使人體心血管系統保持最大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食欲,有利睡眠。
據《特別關注》
編輯: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