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性政策意義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雖然包括經濟制度、政治體制、文化體系和社會建設等四個方面的內容,但是最為重要的還是經濟和政治這兩個輪子,因為沒有好的經濟制度和政治體制,也就難以建構誠信、公正的文化體系,也難以產生公平和和諧的社會秩序。
在經濟制度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果說和諧社會是富裕而文明的和諧,那么簡單的邏輯上的三段論就是:和諧社會需要以財富為基礎,而只有市場經濟才能帶來財富的最大化,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前提和基礎。不僅如此,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就是誠信,否則就只能退出市場游戲,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是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前提和基礎。
更重要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要求與之相匹配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既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也是市場經濟的保障機制。簡單地說,市場經濟必然導致利益多元化和社會分化,這就需要以民主的方式來表達訴求和進行利益整合;同樣,沒有民主政治,業已形成的利益結構和財富就不能得到根本保障。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也在扎扎實實地前進。一方面,自下而上的“自發秩序”式的民主制度和民主形式在創造性地生長著,比如村民自治所創造的選舉民主、以社會中間組織為主體的參與式民主和溫嶺懇談會式的協商民主;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人為設計”式的黨內民主也在有條不紊地建設著,比如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制度、中央委員會差額選舉制度以及鄉鎮黨委書記“公推公選”實驗。這樣,成長中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呈現出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基層民主促進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基本格局。
總之,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驅動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對改革開放經驗的系統總結,也將是指導我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思想指南,而未來的實踐必將更加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比較政治制度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