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提出黨的政治主張
1921年7月,黨的一大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以高度凝煉的文字確定了黨的名稱,提出了黨的政治主張。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從成立起,就是一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起來的、以實現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的、完全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
二大:詳細規定了黨內的紀律規范
1922年7月,黨的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是我們黨第一部正式黨章,標志著黨的創建工作基本完成。二大黨章把“紀律”單獨列為一章,詳細規定了黨內的紀律規范,以及對違紀黨員的紀律處分。這表明,在嚴酷環境下誕生的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對如何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有著清醒的認識,以嚴密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
三大:嚴格黨員發展程序
1923年6月,黨的三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修正章程》,把入黨介紹人從原來的一人增加為二人,第一次規定了黨員候補期,這對于嚴格黨員發展程序、提高黨員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四大:重視黨支部的作用
1925年1月,黨的四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修正章程》,第一次規定凡有黨員三人以上均得成立黨支部。這表明我們黨高度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尤其注意發揮黨支部的作用。四大黨章首次把中央最高領導人的稱謂改為總書記。
五大:提出黨的組織原則
1927年6月1日,由五大選舉產生的中央政治局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是唯一一部不是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章。這部黨章共12章85條,是我們黨歷史上條目最多的黨章,體系更加完整系統,在黨章史上提出了很多個第一:第一次明確規定黨員年齡必須在18歲以上;第一次明確提出黨的組織原則為民主集中制;第一次將黨的組織系統劃分為中央組織、地方組織(省委、市委或縣委、區委)和基層組織三個層次,并明確規定了各級黨組織的職責任務;第一次規定設立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常務委員會,等等。這部黨章對于革命危機時刻鞏固黨的組織起了一定作用。
六大:對民主集中制的完善
1928年6月至7月,在大革命失敗后的低潮中,中國共產黨在莫斯科郊外一座舊式貴族莊園里召開了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六大通過的黨章具體規定了堅持民主集中制的三條原則,這對于健全完善黨的民主集中制具有重要意義。
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
1945年4月至6月,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前夕,黨的七大在延安召開。七大黨章最重要的內容是:第一次增寫了具有深刻內涵的總綱,明確闡述了黨的性質、宗旨、綱領和指導思想,中國革命的性質、動力、任務和特點,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基本方針,加強黨的建設的基本要求等,極大地增強了黨章的理論性和指導性;第一次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第一次規定了黨員的四項義務和四項權利;第一次對民主集中制作了科學表述;第一次把“四個服從”載入黨章。這表明在長期斗爭中逐漸成熟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規律和黨的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水平。
八大:工作重心轉移
1956年9月召開的八大,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八大通過的黨章充分體現了執政黨建設的新特點,明確提出了對執政黨建設的新要求。一是提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任務和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黨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這正確地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體現了執政黨工作重心的轉變。二是提出必須不斷地發揚黨的工作中群眾路線的傳統。三是提出了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六條原則。四是明確規定了黨員的十項義務和七項權利。這反映了我們黨探索執政黨建設的新成果。
十二大:總結黨的建設歷史經驗
1982年9月,在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和兩年徘徊之后,在全面撥亂反正的基礎上制定的十二大黨章,系統地總結了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徹底清除了九大黨章、十大黨章和十一大黨章中“左”的錯誤。其最具特色之處是:在總綱中體現了新形勢新任務對執政黨建設的新要求;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第一次增加了禁止個人崇拜的內容;增加了“黨的干部”一章,提出了干部隊伍“四化”方針。這表明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始了執政黨建設的新探索。
十三大:突出改革和制度建設
1987年11月,黨的十三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部分條文修正案》,是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用部分條文修正的形式對黨章進行修改。修正案共10條,總共有13處增刪改動,主要是:規定黨的各級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委員會候選人名單采用差額選舉;規定黨組織討論決定重要問題要進行表決;增寫了黨的全國代表會議的職權。這些修改著重體現在黨的領導體制和黨內選舉制度的改革方面,表明黨的建設正在走上一條不搞政治運動,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設的新路子。
十四大:第一次鄭重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的概念
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通過的黨章。第一次鄭重提出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的概念,闡述了這一理論的科學內涵及其歷史地位,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對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十五大:“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通過的黨章,只有7處150個字的修改。這部改動最小卻意義重大的黨章,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概念,并把它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這是我們黨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也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識和心愿。
十六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通過的新黨章,是我們黨進入新世紀的新的里程碑。這部體現鮮明時代特征、具有豐富內涵的黨章,總共有60多處改動,集中體現在:對黨的性質作了新的表述;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充實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綱領的內容;對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提出了解決兩大歷史性課題等新的要求;增寫了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可以申請入黨的內容;增寫了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十六字原則;增寫了街道社區、社會團體、社會中介組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任務;對紀檢機關的地位、作用和任務進行了新的闡述;新增了黨徽黨旗一章。(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系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