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了選人視野,還要有科學的選人制度體系做保障,才能夠把抓住的“關鍵”落到實處,在各類人才中選出最優秀者。否則“統籌公選”只是一種不求選出優秀者的轟轟烈烈的形式和過場
打破身份限制,面向全國、面向社會“開放引進人才、競爭選拔干部”,“統籌公選”為我們正在不斷推進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吹進了一股強勁而清新的風,給我們以積極啟迪。近日,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博導李民就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現狀、問題與趨勢,接受了記者的訪談。
打破身份界限選拔人才,是堅定不移解放思想的體現
人民論壇:縱觀各地深入展開的“統籌公選”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什么特別的意義?
李 民:由于我國正處于不斷改革進程中的制度轉型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進展參差不齊,搞得好的,氛圍和諧,人才輩出,人們安居樂業,呈現健康、穩定、全面發展態勢;搞得不好的,則由買官賣官的市場左右當地的政治生態,領導干部的前程依其所依傍的上級領導的“榮”、“損”而變,經濟社會發展自然問題叢生。本質差別就在于對人才重視的程度與具有什么樣選人的理念與制度,這些不同必然導致選拔人才的不同,進而人為地拉大社會發展的差距。
雖然如此,個別地區、部門和單位卻還是出現這樣的現象,面對身邊和社會上的眾多各類人才,視而不見,或是不去努力吸引人才發揮才干,營造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而是怨天尤人,大喊人才流失和人才缺乏;或仍然想方設法用自己身邊的“信得過”的人,不論其是否德才兼備,受廣大民眾擁戴。
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四川省在以往銳意進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礎上,自去年全省21個市(州)、181個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進行集中換屆后,絕大部分市(州)的部門領導班子進行適當調整,一些出現空缺的崗位需要及時補充。這是換屆后必須及時跟進和完善的重要后續工作,每個地區、部門和單位都會遇到這個問題。不同的是,四川省委抓住契機,放開視野,解放思想,打破身份界限,想方設法選拔出優秀人才,不僅抓住了人才這個發展的關鍵,并在戰略上順應了人才流動的趨勢。
突破體制內外藩籬,有利于增強決策活力
人民論壇:“統籌公選”,相對于僅僅局限在黨政干部隊伍中選拔干部,對地方各級黨委的決策和長遠發展,有什么深遠影響?
李 民:人才是關鍵,讓人才流動起來,從更加寬泛、眾多的各類人才中選拔,才能人盡其材,才盡其用,盤活人才,選出更加優秀的人才。古今中外,大到國家,小至地區、部門、單位,無數例證,都詮釋和印證了這個道理。美國的歷史并不長,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軍事大國、科技大國,不拘一格選人才就是一個重要原因。改革開放后,深圳的發展所以迅速,其中和不受地域、職業、身份、資歷、檔案等條件的限制,從“一江春水向東流”和“孔雀東南飛”的人才流動大潮中選拔優秀人才的政策和舉措緊密相關。
改革開放近30年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力求拓寬選人視野,打破工人農民干部的界限,更加廣泛地吸收和選拔優秀人才。但有些地區、部門、單位在選人的改革上力度卻不大,甚至有的盡管也擺出一套民主選拔程序,但實質仍然是在本單位的干部中 “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少數人”,發展自然也沒有生機和活力。
四川省在普遍進行公推直選的基礎上,打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