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出版發行,幾乎在一夜之間,它就成為一部經典之作。這部情節蔓延、結構繁復的小說能夠得以出版,費盡周折。曾有人認為它是淫穢的。它最后在巴黎的一家小書店里問世,“權威的評論家認為是本世紀最偉大的文學事件之一”。《紐約時報》曾這樣報道。
這應歸功于西爾維亞·比奇。比奇于1919年在巴黎開設了一家叫做“莎士比亞書店”的書店。她很快成為這個城市里為數不少移居海外作家小圈子里的中心人物,這里有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埃茲拉·龐德,舍伍德·安德森以及格特魯德·斯坦因。那時候平裝書還沒有出現,大多數人都是租書來讀,在比奇大姐姐般的熱心關護下,作家、編輯、出版商和評論家濟濟一堂,書店成了他們的文學沙龍。歐內斯特·海明威在他的《流動的饗宴》中寫道,“我不知道誰對我比她更好。”
比奇對他們所有的人都很尊敬,但她最尊敬喬伊斯。他們曾經于1920年在一次聚餐會上見過面,比奇看到喬伊斯消沉地呆在一個角落里。認識后的第二天,喬伊斯就順便來到奧德翁街的莎士比亞書店,不久,他就開始每天去那里。在他們長期的友誼中,喬伊斯稱她為“比奇小姐”,雖然大家都叫她西爾維亞;而比奇稱他為“喬伊斯先生”,但背后卻叫他“憂郁的耶穌”。
喬伊斯從1914年就致力于《尤利西斯》的寫作。比奇用了11個月的時間,幫助喬伊斯校對他那凌亂的手稿,這一工作因為他越來越糟糕的青光眼而進展得很不順利。喬伊斯沒完沒了地修改和擴寫《尤利西斯》,甚至稿子到了印刷的最后階段他還在這樣做。最終,他在校樣上又寫出小說的三分之一內容。比奇一面校對這本大部頭的著作,一面四處征訂,以便交付初版一千冊的費用。為了避免可能因“淫穢”引起的麻煩,她特地找了一個不懂英語的人來印刷。
這本書從一開始銷售得就很好,特別是在美國旅游者中間銷售得更好。為了能通過海關,比奇還用《莎士比亞作品一卷集》或《兒童趣味童話》的封面作為偽裝買出許多冊。海明威也幫助她安排一些書從加拿大走私到美國。
雖然比奇從來也沒有與喬伊斯簽訂過合同,但她出了11版的《尤利西斯》。到1933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該書不是淫穢出版物時,就出現了版稅問題。喬伊斯把這本書的版權賣給了一個美國出版商,但沒有規定比奇也享有該書的部分版稅。據稱,比奇這樣說:“從一開始我就認為,與喬伊斯一起工作,或者為他工作,我獲得的是愉快,極大的愉快,利益歸他。”但在內心深處,她受到很大的傷害。
喬伊斯確實因此而致富,同時比奇卻瀕臨破產。由于她的那些作家朋友在20世紀30年代離開了巴黎,比奇的書店因此而舉步維艱。二戰時期,被迫停業,她的書店再也沒有重新開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比奇被監禁過7個月。戰后,她從事講演和接受采訪,講述20世紀20年代巴黎的文學生活。1962年6月,她與人一起致力于喬伊斯研究中心的工作,此時,喬伊斯去世已21年。這年的10月6日,人們發現比奇死在書店樓上自己的房間里。她死后兩天才被發現,享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