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阿博特·麥克尼爾·惠斯勒(1834—1903),“假如沙子能當汽油,那么我也許早就當上美國軍隊的將軍了。”詹姆斯·惠斯勒成為舉世聞名的畫家的若干年后曾經這樣說過。惠斯勒出生在馬薩諸塞州洛厄爾市的一個行伍世家,17歲進入西點軍校。他酷愛繪畫,往往將其他科目的學習置諸腦后。由于在一次考試中對化學元素迷迷糊糊,辨認不出,他被開除了學籍。
惠斯勒在華盛頓特區的海岸勘測部里當過調度員。1855年,他乘船赴歐洲,從此再也沒有回到美國,他在巴黎師從格萊爾學習兩年。
惠斯勒認識到顏色具有某些表現力,因而特別精心運用色調,甚至有些作品以顏色作為主要標題,如“紫色和金色幻想曲”、“白色交響曲”等。他強調顏色與音樂的相似性,于是從音樂領域中借用了一些名稱,以形容自己的繪畫作品。
惠斯勒是法國印象派運動的擁護者,但他卻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和畫法,他不用鮮明的顏色,作品有不求工細的特點。他的“夜曲”通常描繪水上月色,畫面上常可見到:在淡淡的霧靄中,朦朧的月色灑向岸邊,這種筆法即是他傾向的印象派例證。1877年,惠斯勒為自己的作品《黑色和金色夜曲:散落的煙火》定價200畿尼。一向欣賞慣了古典藝術作品的英國藝術評論家羅斯金曾為此撰文提出批評:“一個花花公子在公眾面前甩了一罐子顏料,竟然索價200畿尼,真是聞所未聞……”為此,惠斯勒控告羅斯金犯了誹謗罪,并且得到一枚銅幣作為精神損失費。后來,他一直把這枚銅幣系在表鏈上,在人前炫耀。
惠斯勒創作了大約400件蝕刻畫和銅版畫,還有近150幅優秀石版畫,這位多才多藝的天才還寫過幾本饒有趣味的書。
妙齡女郎喬安娜·希弗南是惠斯勒在巴黎拉丁區求學時代的伴侶,這位紅頭發的愛爾蘭姑娘是惠斯勒的情人和19世紀60年代中的主要模特兒,如白色交響曲的第二號和第三號,作于1862年的《白色交響曲,第一號:白衣姑娘》的模特兒都是她。惠斯勒對這幅畫洋洋自得,巴望能在倫敦和巴黎得到官方的承認,可是事與愿違。《白衣姑娘》先在皇家美術學院遭到冷遇,次年4月,在巴黎首屆“落選沙龍”展出,觀眾哄笑不已,成為沙龍中的“大丑聞”。事后左拉將經過情形寫進他的一篇小說。盡管一些頑固不化的畫家不理解這幅作品,但是慧眼獨具的米萊,一開始就推崇這幅作品是一幅具有提香風格的杰作。
喬安娜宛如惠斯勒用熏衣香料精心保存的一條古老而又美麗的花邊,她一直同畫家生活在一起,直至惠斯勒的母親從美國來倫敦找他,他和喬安娜才勞燕分飛。此后,惠斯勒重新過上單身漢的生活,此時,模特兒莫德取代了喬安娜的位置,但無論喬安娜、莫德還是那位日本模特兒,都未對惠斯勒的藝術產生重大影響。她們只不過舉著小小的香爐,幫助畫家在他的頭頂上發出香霧繚繞的光環。
盡管喬安娜作為多愁善感的《白衣姑娘》會長駐人們的心間,但她會以更容易使人理解的“愛爾蘭美女”形象而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