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王惠云
這是一間溫馨的老式書房,一個男孩身體前傾,后面是深色的背景,但是如果仔細觀察便會發現,男孩的臉和手用色大膽、明亮。馬奈在后來創作的《吹短笛的男孩》中也采用了相同的技法。雖然作品很典雅,但是,真正構成馬奈風格的卻是他對肌膚的處理方法,馬奈在其后的作品中都是將肌膚畫成這種金黃色。
畫中的模特兒曾給波德萊爾帶來靈感,創作了散文詩《巴黎的憂郁》中的“琴弦”。男孩名叫亞歷山大,15歲。馬奈經常讓他幫自己清洗畫筆和調色板,偶爾也給他畫畫。亞歷山大是個令人傷心的名字,一天晚上,馬奈喊他卻無人應答,最后發現他已在畫室的墻角自盡身亡。悲傷的馬奈在克里其宮附近又找到另一間畫室。然而當他走進去時,猛然看到墻上有個奇怪的大釘子,他開玩笑說,“誰在這兒上吊了?”“你怎么知道”,門衛吃驚地問。馬奈一聽扭頭就跑。
這個孩子也是《帶狗的男孩》的原型,馬奈賦予他的燦爛笑容使他成為永恒。他拿櫻桃的手體現了馬奈對肌膚的獨特畫法——大膽并以深色襯托,馬奈在后來的創作中對手的處理都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