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楊從彪
社會學和宗教學調查表明,在人類60億人口中,信教的人比不信教的人多得多。《科學美國人》雜志通過調查,發現美國有40%的科學家信教,其他國家科學家信教者也大約是這個比例,諸如牛頓、愛因斯坦、開普勒等大科學家,都是信仰上帝的人。
宗教隨著人類的誕生而產生,世界上找不出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宗教最核心的一條就是善良,“性本善”,人都是向善的,善是人最原始的本性。可現在有些人卻漸漸喪失了這個本性,他們不相信善良,害怕善良,躲避善良,輕視善良,遠離善良,忘記善良,最終殘害善良。你想想,如果人人都變成鐵石心腸,缺乏善心,這個社會該是多么冷酷和凄涼?在缺乏善良的年代,善良是勇敢,善良是考驗,善良是智慧,善良是珍寶,善良是長久綿綿陰雨后出現的一輪太陽。不管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不管是機關學校,還是公司企業,誰都愿意錄用那些心地善良、德才兼備的人,說明在這個世界上善良之心并沒有泯滅,善良只是缺失卻并沒有消失。
社會的復雜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惡化,使人們的心靈不堪重負,人們在迷茫中尋求平靜和安寧,因此,宗教成了他們向往心儀的桃花源,都愿意在這座安謐的桃花源里求得靈魂的安適。科學家也是人,他們和常人一樣,也有感情和精神需求,科學的本質是創造真和美的東西,而善和真、美又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因此,科學家信教求善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是他們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的結果和必然。
我們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還是非常淺薄的,世界上還有很多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而科學無法解釋的,宗教則能輕而易舉作出完美圓滿的解釋,其實,宗教也包含著科學的成分,有時候,唯物的東西不一定是科學(弄不好就成了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偽科學),而唯心的東西zBtGAgCx7C4a/q0dgSGNVg==也不一定就是科學,只有科學的東西才最具生命力,宗教從人類誕生至今,為什么生命力如此之強?為什么沒有被人類和歷史所淘汰?說明它有很多科學的東西、真理的東西、合理的東西能夠為人類所接受。比如人是怎樣產生的這個問題,達爾文說是猴子變的,有科學家研究后說人是海豚變的,創世論者挑戰地說:“生命初降地球,我們無人見證,因此任何有關生命起源的陳述都只是理論,而非事實。”美國阿拉巴馬州1995年通過一項法令,在學生生物課本的扉頁寫上這句話。有科學論斷說,人類在地球上誕生大約有1億年左右,可在西非的加蓬卻發現了18億年前的核反應堆,人類的歷史無可非議地被推向更早,就憑這一驚人發現,人類歷史都該推翻重新進行審視和改寫。很多時候,謬誤冒充科學人們還誤以為科學,這種情況在歷史上隨處可見,人類認知上的缺陷不可避免,但又是情有可原的。科學和科學家的天職是尊重事實,大家不妨都靜下心來,站在公正的立場上,有選擇地認認真真研究一下宗教,宗教既然與人類同時誕生,就說明它有自身存在的科學價值,我們如果不去發現它、研究它、挖掘它,而只是一概斥之為精神鴉片、封建迷信等,這無疑是我們人類自己的一個令人遺憾的缺陷和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