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綜合療法治療混合痔123例的臨床療效。方法:對123例混合痔病人采用腰俞穴麻醉,高頻電容場治療儀,結合傳統手術,配合長效止痛劑,科學換藥。結果:123例混合痔全部治愈。術后無出血、肛門狹窄及肛門失禁等并發癥,隨訪3個月至一年無復發。結論:綜合療法治療混合痔有一定療效。
關鍵詞:混合痔;綜合療法;療效
中圖分類號:R65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3-0016-02
混合痔是肛腸疾病中常見的一種疾病,治療方法眾多,但療效不一,解決好混合痔術后疼痛、肛門狹窄、肛緣水腫、切口愈合緩慢等并發癥成為衡量手術成功與否的重要指征[1]。近年筆者采用綜合療法治療混合痔123例,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男28例,女95例;年齡18~75歲。診斷標準參照2000年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肛腸外科組制定的《痔診斷標準》,其中環狀混合痔60例,急性炎性血栓混合痔15例,嵌頓痔48例。
1.2治療方法123例患者均采用腰俞穴麻醉方法。患者取右側屈膝位,消毒,鋪巾,將鹽酸嗎啡2mg溶于15ml 1%利多卡因注射液中,空針切面向下垂直刺入腰俞穴,觀察無腦脊液、血液溢出,空氣推注無阻力,即可將15ml麻醉藥于10min內緩慢推入,推注過程中反復詢問病人,觀察有無麻醉平面升高的情況出現,推人藥液10mg時患者大多出現肛門發涼或發熱感,56例病人出現右側下肢麻木,26例患者出現雙足底麻木感,8例有輕微頭昏,吸氧以后緩解,注射完畢,麻醉誘導時間為1~10min,全部病例肛門松弛,疼痛消失。術前行指法擴肛。手術采用杭州大力神ZZ-2500型肛腸綜合治療儀:首先鉗夾出最大內痔痔核,將高頻電容場治療鉗鉗夾于內痔痔核下2/3部位,周圍用紗布包繞,踩下腳踏開關,約3~5s機器報警,自動斷電,痔核過大時可連續向上多次鉗夾,直至痔核脫水成干片狀,然后用彎剪直接剪除上1/2干片組織,余下部分留待自然脫落。如痔核底部較寬,直腸黏膜冗長,可將彎鉗縱行向上夾取少量痔核上層黏膜及內痔上2/3部分,鉗下以7號絲線行8字貫穿結扎,這樣可以增強黏膜的上提作用又避免了電鉗勸深部組織的損傷。外痔部分以0.5%布比卡因5ml加鹽酸腎上腺素0.05mg行外痔兩側及基底部淺層注射,直接用彎剪剪除隆起的外痔部分盡量避免損傷括約肌及齒線,如損傷括約肌或鉗夾痔核多于3個時可于其中一切口處直接切斷部分內括約肌,但要將切口向外延伸至皺皮肌以外,并切斷相應外括約肌皮下部以利充分引流,修整創口呈外大里小的梭形,同法處理其他痔核。較小的痔核不要鉗夾,術中如遇創面點狀出血,快速以止血鑷準確行點狀鉗夾止血,切口不縫,留待自然愈合。術后在切口兩緣,齒線附近注射長效止痛劑(0.75%布比卡因5ml加10%葡萄糖5ml加亞甲藍2m1)并在術區外圍做麻醉圈,麻醉圈范圍應大于2cm2,藥量約5~10ml。術畢用食指輕柔按壓麻醉圈使藥液分布均勻,并用食指柔緩按壓較小的未行處理的內痔痔核5min。
1.3術后處理 內置痔瘡寧栓2枚,創面以凡士林油紗,氧化鋅軟膏敷壓,包扎24h后去除,患者排便前以肥皂水、生理鹽水灌腸,連用3天,口服潤腸藥、抗生素酌情使用3天,引流通暢者可不用,術后每天用25%葡萄糖沖洗換藥,術后10天每3天進行1次指法擴肛。黃連素、氧化鋅軟膏交替換藥,直至愈合。
2 結果
本組患者術中出血多在2~10ml,手術時間10~30min,創口愈合時間15~30d,術后鎮痛達2~10d,92例傷口平整,便后輕度疼痛,傷口換藥順利,21例感便后疼痛,經P.P粉坐浴疼痛于10min內緩解,10例水腫較明顯,做了修整,無1例出現疼痛難忍。
3 討論
肛周神經豐富,敏感度高,以往手術多采用局麻,肛門局部麻醉雖然安全,但病人對其疼痛難以忍受,本組所有病例均采用腰俞穴垂直穿刺麻醉,避免了傳統骶麻針刺誤入蛛網膜下腔的危險,腰俞穴注入嗎啡,透過硬膜后作用于脊髓相應節段后角細胞的嗎啡受體,阻斷了向中樞傳導的通路,同時與嗎啡受體結合激發內啡肽的釋放,能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引起的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使機體疼痛閥值提高。
高頻電容場作用于人體時,在高密度、高頻率的交變電場作用下,在電極間產生高頻離子震蕩而發熱,另外,組織中的偶極子在高頻電容場中通過旋轉也產生能量消耗,釋放熱量,這2種形式產生的熱稱為內熱源。內熱源具有可控性好、局限性強、定向性好、產熱快、作用部位與鄰近組織有明顯溫差界限,對鄰近治療部位以外的組織影響較小,因此被治療組織只產生干結不會炭化,更不會造成立即脫落而出現大出血的現象。HCPT的特點可保證其清除痔核的同時不損傷深部組織,但對于痔核基底較寬、直腸黏膜冗長的病例,因鉗夾位置需提高,紗布包繞不完全,易造成鄰近組織灼傷,故采用高夾黏膜及痔核的傳統結扎療法,效果較好。布比卡因屬于酰胺類局麻藥,布比卡因局麻按1.5mg/kg劑量,加用腎上腺素減少了創面出血,延長了術后鎮痛時間,并使術中視野清晰,便于操作,直接切除隆起痔核,避免了對括約肌的損傷。
亞甲藍、布比卡因、葡萄糖混合液配制成長效正痛劑起到了良好鎮痛的作用[2]。亞甲藍為一種氧化還原劑,具有抗炎、抗菌及解毒作用,實驗表明亞甲藍與感覺神經纖維親和性很強,其溶液加入葡萄糖溶液后親和力則進一步加強,而產生較明顯的局部止痛作用,亞甲藍和神經織有較強親和力,用0.2%濃度局注后,可將病損的神經末梢髓質破壞,這種破壞是可逆的,神經感覺可于術后15天恢復正常,保證了便后換藥傷口無痛或輕微疼痛。
術后以50%高滲葡萄糖沖洗換藥,刺激創面肉芽組織增生,加快愈合。其機理在于:(1)高滲環境造成組織脫水而減輕水腫;(2)高滲糖具有很高的粘稠性,有利于組織細胞的粘合;(3)直接提供營養物質,改善組織代謝,從而加快愈合過程。
術前,手法擴肛能明顯緩解術后肛門的疼痛性痙攣,有效防止術后肛門水腫,肛裂等并發癥的發生,術中反復按摩較小內痔痔核,使其產生病理性炎變,有助于防止術后出血、痔核水腫,符合不治療無癥狀痔,保護肛墊的理論,術后10天每3天擴肛1次,可松解部分瘢痕組織,使括約肌痙攣得到緩解,肛管寬松,局部血運增加,同時預防術后肛門狹窄[3]。
氧化鋅具有收斂、止血、止癢、促進創口愈合的作用,諸法并用增強了療效,加速了創面愈合的過程。
參考文獻:
[1]Marty MC.Surgical management of anorectal and colonic disease[M].2nd Edition Berlin:Springer,1998.158.
[2]喻德洪.肛腸外科疾病問答[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4.
[3]黃乃鍵.中國肛腸病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723.
(收稿日期:20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