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王 敏
關鍵詞:乳腺小葉增生癥;中醫治療;療效
中圖分類號:R271.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3-0023-01
乳腺小葉增生是婦女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屬中醫“乳癖”范疇。筆者隨云南省名中醫王敏主任醫師學習期間,隨師運用自擬理氣散結湯治療該病50余例,取得較好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病例選擇50例均為門診病例。其中19~30歲11例,30~40歲29例,40~50歲者10例;單側增生者34例,雙側增生者16例;月經不調者7例;病程最長8a,最短3個月。所有病例均出現周期性乳房脹痛,每隨喜怒而消長,常在月經前加重,月經后緩解。用手觸診,腫塊多數在乳房外上象限,腫塊邊界欠清,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增生范圍0.5cm~2cm者42例,2cm~3cm者18例。輕度壓痛者31例,中度壓痛者19例。均經紅外線掃描或(和)彩色B超檢查診斷,排除乳腺癌等其它乳腺病。
1.2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2 治療方法
采用理氣散結湯。處方:當歸15g,浙貝母10g,青皮15g,郁金15g,枳殼15g,僵蠶6g,炒麥芽25g,夏枯草15g,黃藥子10g,山慈菇8g,牛膝15g。隨癥加減:乳房脹痛明顯伴月經不調者,加逍遙散或柴胡疏肝散;乳房痛不可著衣、觸碰且伴表癥者加羌活6g;腫塊大而質硬者,加甲珠粉10g(兌服)。上藥每次于月經前7d開始水煎服至月經來潮停藥,每日1劑共煎湯750ml,分3次服用,連服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乳房腫塊及疼痛消失;好轉:乳房腫塊縮小,疼痛減輕或消失;無效:乳房腫塊及疼痛無變化。
3.2治療結果治愈32例,好轉1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
4 體會
乳腺小葉增生是一種乳腺組織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中醫認為本病多由于情志不遂,久郁傷肝,導致肝氣郁結,氣機瘀滯、肝郁痰凝、痰瘀互結,蘊結于乳房胃絡,乳絡經脈阻塞,不通則痛。在治療婦科疾病方面,吾師很重視用藥時機,乳腺小葉增生癥多于月經前乳房腫痛,腫塊增大,抓住這一時機,于月經前用藥,使肝氣條達、氣血運行恢復正常,疏通乳絡經脈。針對本癥發病機理,吾師自擬理氣散結湯治療,方中以青皮、郁金、枳殼、炒麥芽疏肝理氣解郁;當歸、郁金、牛膝養血活血祛瘀,牛膝同時有疏通乳絡,引瘀下行的作用;僵蠶、黃藥子、浙貝母、夏枯草、山慈菇化痰軟堅散結,從而使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化痰散結,調暢氣血之功。
(收稿日期:200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