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藥飲片;質量
中圖分類號:R2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1-0028-02
中藥飲片是中醫臨床用藥的基本形式,飲片質量優劣直接影響中醫臨床效果。如何繼續提高中藥飲片質量,對廣大消費者醫療保健有著重大意義,現將問題歸納幾點,以供參考。
1 中藥飲片進貨渠道不規范,假劣藥品時有發生
《藥品管理法》規定,藥品經營企業、醫療機構購進藥品必須從具有藥品生產經營資格的企業購進藥品,但是購進沒有實施批準文號管理的中藥材除外。《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實施細則》規定。中藥材、中藥飲片應有包裝并附有質量合格的標志,實施文號管理的中藥材、中藥飲片在包裝上還應注明批準文號。法規明確規定中藥飲片進貨的渠道和質量要求。但這幾年由于醫藥市場放開、市場競爭激烈,藥店(房)均進入微利時代。正規渠道的中藥飲片和流動藥販手中的中藥飲片,價格差異較大。受利益驅動,較多的藥店(房)均是采取正規渠道進貨和非法渠道進貨相結合,以逃避藥監部門監督檢查。同時又由于采購人員對中藥飲片真偽優劣的鑒別經驗不足,或者貪圖私利,把關不嚴。從而導致一些偽劣中藥飲片進入使用和銷售環節。發現旱半夏中混入水半夏、山姜仁、草蔻種仁充當砂仁米。東貝、草貝充當川貝母。偽品龜甲。泛油的柏子仁、黨參、桃仁、杏仁、白術。變色的丹皮、枸杞、紅花。含雜質超限量的酸棗仁等等。故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特別是采購人員要加強法制的學習,提高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嚴格把好中藥飲片購進和質量驗收關,中藥在裝斗前要做好質量復核。以制度規范和約束藥品購銷行為,提高藥品質量、杜絕假劣藥品危害消費者。
2 中藥飲片包裝和貯藏
飲片所含成份是決定該藥品質的主要標志。中藥飲片的包裝、保管、貯藏對飲片的品質、質量會產生直接影響。貯藏、保管往往會因為溫度、濕度、陽光照射和空氣流通等不當出現潮解、發霉、泛油、蟲蛀、變質。按照有關要求,中藥飲片應根據品種、性質分別在冷藏、陰涼和常溫中貯藏保管。現藥店(房)購進中藥飲片大多都是塑料袋大包裝,拆開包裝后一時使用未盡,由于貯藏、包裝,環境條件改變,極易造成剩余中藥飲片變質,建議中藥飲片廠生產的中藥飲片,要根據中藥品種、性質、包裝裝量大小不等中藥飲片。以便確保中藥飲片在使用銷售中的質量。
3 中藥飲片生、炙混用
如生、炙甘草。生、炙黃芪的不同功效。歷代醫書多有記載,《本經疏證》:“甘草之用生,用炙確有不同,除邪氣、治金創、解毒、皆宜生用。疏中補虛、止渴宜炙用”。《藥品化義》:“甘草,生用涼而瀉火,主散表邪、消痛、利咽痛、解百藥毒、除胃積熱、去尿管痛,此甘涼除熱之力也。炙用溫而補中,主脾虛滑瀉,胃虛口渴,寒熱咳嗽,氣短困倦,勞役虛損,此甘溫助脾之功也”。生黃芪重在走表而外達皮膚,能斂汗固表、托毒排膿生肌,炙黃芪重在走里而補中益氣,補脾生血。藥店(房)不了解生、炙、甘草、黃芪等中藥飲片的性味,功效和功能的差異、隨意用生代炙。礦物類中藥煅燒可使松脆、純凈、便于煎出、研粉。該煅燒的未煅燒,這些勢必影響湯藥質量,難以取得滿意疾病治療效果。
4 中藥飲片的加工炮制
4.1凈選工序存在的問題凈選是中藥材炮制的第一道工序。是用揀、篩、洗等方法來除去藥材中夾雜的泥砂,灰屑、雜質和非藥用部分和變質失效部分,從而使藥材達到清潔、純凈。執法中發現紅花、細辛、川芎中混有泥沙,菊花、金銀花所含有的葉片,花梗大多沒有揀凈,柴胡、防風等殘留有蘆頭。麻黃根里還含有少量作用完全相反的莖。果實類中藥材果柄未去盡,如山楂、花椒、連翹等。巴戟天和遠志留有心。黃柏、杜仲栓皮未刮掉。全草類中藥混有雜草。中藥飲片歷來講究形、色、氣、味、質。這些非藥用部分雖然所含比例不重,便亦影響中藥飲片質量和外觀形象。
4.2炮制上存在的問題 中藥炮制的目的是減毒增效。屬祖國醫藥學中寶貴的傳統制藥技術,它具有許多特點。其中最主要有2條:第一中藥炮制是以中醫藥基本理論為基礎,強調中藥對人體的總體作用;第二中藥炮制要注意“存性”。操作時一定要注意外觀變化,合理用火。炒炭用武火,外黑里褐,炒焦用中火外褐里黃,炒黃用文火表面微黃。這樣的中藥飲片才能做到氣、味,不“失”,“功效”可求。反之質量低甚而無效。發現部分中藥飲片炮炙不是還欠火候,就是炙得太過,有的炙得不均勻。
上述問題,應引起各藥店(房)的注意,應把提高藥品質量放在第一位,嚴按《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購進和銷售藥品,確保中藥飲片質量、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
(收稿日期:2006-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