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針灸;穴位注射;眼瞼下垂
中圖分類號:R77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3-0032-02
筆者從2001年1月~2002年12月運用針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療外傷后眼瞼下垂32例,療效顯著,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全部患者均是腦外科轉康復科的腦外傷后眼瞼下垂的患者。其年齡為4~45歲;病程最短15d,最長1年零1月;男26例,女6例;外展神經麻痹5例,動眼神經麻痹10例,上斜肌麻痹5例,下斜肌麻痹5例。排除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眼肌緊張、三叉神經痛,先天性上瞼下垂等。
2 治療方法
2.1針灸治療 以眼部取穴為主,取眼部攢竹,陽白透魚腰、絲竹空、承泣、下關、頭痛加頭維、神庭、上星,遠部取合谷、足三里、三陰交為主,針刺得氣后夾電極,以疏密波、弱電量為主、低頻率,時間為20~40min,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面部用TDP照射,距離為40~50cm,以局部微紅為度,針刺治療后稍休息,用lcm的艾條插在毫針上點燃,插艾條的穴位分別為陽白穴、下關穴每個穴位用2柱,每天1次,10d為1療程。
2.2穴位注射 患者無過敏史,用加蘭地敏注射液加維生素B12注射液,兒童劑量為維生素B 0.1mg+加蘭他敏1mg,成人維生素B 0.1mg+加蘭他敏2mg,藥液混勻后平均分為3份,用3個注射器抽吸后刺入穴位、得氣、回抽無血注入陽白、攢竹、絲竹空3個穴位,兒童每個穴位注入0.3mg,成人每個穴位注入0.7mg,拔針后用干棉球按壓針孔,以防藥液外溢,后用敷貼貼住針眼。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好轉:癥狀明顯好轉,內斜或外斜偶有復發;無效:癥狀無緩解。
3.2治療結果 治愈18例,好轉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0.6%。
4 體會
本病在中醫稱為“上眼下垂”、“瞼廢”、“雕目”,以眼瞼下垂,遮住瞳孔,影響視物為特征。本病是由于先天稟賦不足,腎氣虛弱,以致眼瞼松弛,有因風邪外襲,筋脈失和,因脾氣虛弱,肌肉弛縱所致,外傷筋脈易致此病。取眼周的攢竹、陽白等穴以調和局部氣血,配手陽明經合谷以通經活絡,疏風解表、配足陽明經足三里,三陰交以健脾胃、補氣血、眩暈加百會、氣海,不能抬眉加攢竹,內斜加太陽、瞳子髎,外斜加晴明、攢竹。
(收稿日期:2006-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