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春和 林詠梅 陸 瑛 陳天波 秦國政 李焱風
摘要:目的:觀察前列沖劑重復給藥對試驗動物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方法:用雄性SPF級SD大鼠80只連續灌胃給予前列沖劑6周,停藥恢復2周的長期毒性試驗,動物隨機分為溶媒對照組和前列沖劑3.0、6.0、9.0g/kg體重3個劑量組,相當于臨床成人擬用藥量的20、40、60倍。于末次給藥后24h處死約1/2動物進行血液學指標檢查,血清生化指標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余下動物停藥觀察2周,檢查指標同給藥末期。結果:溶媒對照組和3個劑量給藥組動物,體重增長,攝食量正常,未見明顯毒性反應;血液學僅見停藥期MPV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血清生化學所測指標停藥期ALP、TP、ALB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0.01),但均在本研究歷史背景資料范圍;臟器、器官組織病理學檢查未觀察到與受試藥物相關的病理組織學改變。結論:前列沖劑在本試驗劑量范圍條件下對SD大鼠未引起明顯毒性反應,即3.0g/kg體重,相當于臨床成人擬用藥量的20倍以下為安全劑量參考范圍。
關鍵詞:前列沖劑;長期毒性;動物試驗
中圖分類號:R2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3-0038-02基金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創新藥物與中藥現代化重大專項博士基金項目(編號:2003AA223505)
作者簡介:張春和(1968~),男,四川南江縣人,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主要從事泌尿外科、男科研究。
前列沖劑為臨床使用多年的經驗處方,經現代中藥制備工藝提取精制而成,主要用于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屬腎虛血瘀膀胱氣化功能失司者。為了對該藥作出客觀的安全性評價,筆者進行了前列沖劑大鼠灌胃給藥長期毒性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藥物與動物前列沖劑(由云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制劑中心提供,科研用藥無批號)臨用前用高壓滅菌水配成0.3g,0.6g,0.45g/ml的混懸液。5~6周齡健康未交配SPF級雄性SD大鼠80只,體重140~180g(由昆明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2主要儀器及配套試劑 ADVIA 60型全自動血球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測Hb、RBC、WBC、PLT、HCT、MCV、MCH、MCHC、RDW、MPV);TMS-1024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測G1u、AST、ALT、ALP、Crea、BUN、TP、ALB、T-CHO、T-Bil);OLYMPUS BH-2顯微鏡;普通光學顯微鏡。
1.3方法
1.3.1劑量設計及分組根據臨床成人(以60kg體重計)擬用藥量0.15g/kg/d;ICR小鼠急性毒性試驗的最大耐受量大于53.2g/40ml/kg。按《中藥、天然藥物長期毒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的要求,設一個溶媒對照組和3個劑量組。80只大鼠隨機分為4組,每組20只。溶媒對照組:高壓滅菌水。低劑量組:3g/kg為臨床成人擬用量的20倍。中劑量組:6g/kg為臨床成人擬用量的40倍。高劑量組:9g/kg為臨床成人擬用量的60倍。
1.3.2給藥方法對照組、低、中、高劑量組均為10ml/kg體重等容量灌胃,高劑量組因給藥容量大故每天灌胃2次。
1.3.3實驗周期2005年11月11日~2006年1月11日,每周灌胃給藥7d,連續6周,停藥恢復2周。
1.4觀察指標[1] 每天觀察試驗動物進食、飲水、活動等一般情況,異常反應或中毒癥狀,動物死亡數,中途死亡動物及時解剖進行肉眼觀察和病理組織學檢查,以便了解死亡原因。每周稱量動物體重及進食量一次,根據體重變化調整給藥容量。于末次給藥后24h各組隨機抽取約1/2動物采血進行血液學、血清生化檢查,解剖,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剩余動物停藥2周恢復觀察,檢查指標同給藥末期。
1.4.1血液學檢測指標血紅蛋白(Hb)測定、紅細胞(RBC)計數、白細胞(WEC)計數及分類(%)、血小板(PLT)計數、網織紅細胞(%)紅細胞比容(HCT)、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平均血小板體積(MPV)測定。白細胞分類和網織紅細胞采用手工推血片,顯微鏡計數。
1.4.2血清生化學檢測指標血糖(Glu)、血清天冬氨酸轉氨酶(AST)、丙氨酸轉氨酶(ALT)、堿性磷酸酶(ALP)、肌酐(Crea)采用酶法。尿素氮(BUN)、總蛋白(TP)、白蛋白(ALB)、總膽固醇(T-CHO)、總膽紅素(T-Bil)采用終點比色法。白/球比值(A/G)直接計算法。
1.4.3病理組織學檢查指標解剖動物肉眼觀察各臟器有無病變,取腦、心、肝、脾、肺、腎、前列腺、胸腺、睪丸、附睪稱重,計算臟器指數。并取胃、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胰腺、膀胱及腸系膜淋巴結于10%福爾馬林液固定,進行對照組和高劑量組動物病理切片,光鏡檢查各個臟器,如發現異常再對低劑量組及中劑量組進行組織切片觀察。
1.5統計學處理 用SPSS 11.0統計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方差檢驗或秩和檢驗,病理組織學檢查用X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
2 結果
2.1一般狀況 給藥期和恢復期對照、低、中、高劑量組動物,狀態良好,活動自如,毛皮光澤,均未出現明顯毒性反應。
2.2死亡情況給藥6周及恢復2周,各組試驗動物均未出現死亡。
2.3體重及進食量給藥期及恢復期,動物體重均增長,進食正常,給藥組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4血液學檢查給藥末期MPV中劑量組略高于其余各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所測數值在文獻參考值和本實驗室歷史背景資料范圍,且無明顯劑量一反應關系,故認為此差異無明顯的生物學和毒理學意義;恢復期給藥組及對照組,血液學各項檢查指標各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5血清生化檢查給藥末期僅見ALP、TP、ALB低劑量組均低于其余各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無明顯劑量一反應關系,所測數值均在文獻參考值和本實驗室歷史背景資料范圍,無生物學意義;恢復期各項檢查指標未見明顯異常,各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6臟器重量及指數給藥末期胸腺重量中、高劑量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1),但胸腺指數無顯著性差異(P>0.05),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未見異常,故不能認為有毒理學意義,肝腎指數中、高劑量組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絕對重量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恢復期肝指數低劑量組高于其余各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合分析血清生化肝功能指標檢查及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均未見異常,且所測數值均在文獻參考值和本實驗室歷史背景資料范圍,故認為無毒理學意義。
2.7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給藥末期和恢復期解剖動物,對照、低、中、高劑量組動物主要臟器、器官色澤正常,光滑,未見充血、粘連等異常改變。鏡下可見對照和高劑量組均有少量動物出現局灶性肺出血;心肌間質瘀血;肝細胞點狀壞死,肝肉芽腫;腎間質瘀血;前列腺間質炎性細胞浸潤。經統計學分析,對照組與給藥組病變程度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到的組織學異常改變為大鼠常見自發性病變,非受試藥物所致,其余臟器、器官未見異常。
3 討論
前列沖劑臨床成人擬用藥量為每日9g,小鼠急性毒性實驗未測出LD,最大耐受量為臨床擬用量的355倍以上[2]。灌胃給予SD大鼠前列沖劑3.0、6.0、9.0g/kg體重(相當于臨床成人擬用量的20、40、60倍),連續6周,停藥恢復2周長期毒性試驗,在本試驗劑量范圍,未觀察到試驗動物明顯的毒性反應,試驗動物血液學及血清生化學檢查指標均在文獻參考值和本室歷史背景資料范圍,試驗動物臟器、器官病理組織學檢查未見與藥物相關的病理組織學改變。前列沖劑灌胃給藥3.0g/kg體重(相當于臨床成人擬用藥量的20倍)以下可為安全劑量參考范圍。
參考文獻:
[1]謝秀瓊.中藥新制劑開發與應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27~542.
[2]張春和,林詠梅,陳天波,等.前列沖劑小鼠灌胃給藥急性毒性實驗研究[1].中華實用醫學,2006,8(6):1~2.
(收稿日期:200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