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體外震波碎石術;尿路結石;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3-0056-01
體外震波碎石術是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項以治療尿路結石為主的新技術,它的成功改變了傳統的治療方法,為尿路結石的治療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它具有安全、有效、痛苦小、恢復快、費用低等特點,深受患者及家屬的信賴。筆者自1991年9月~2006年10月共收治尿路結石患者3734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3734例,男2574例,女1160例;年齡10~85歲,平均年齡(36.5±O.85)歲;腎結石1381例,輸尿管結石2054例,膀胱結石299例。
2 護理
2.1震波碎石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向病人介紹此項治療的優越性、治療效果、機器性能、術前術中術后的注意事項以及不良反應,使病人做到心中有數,積極主動配合。術中震波碎石時機器會發出轟擊聲以及有些患者會感到輕微不適,不要驚慌,不要變動體位,若癥狀嚴重不能耐受時,舉手示意,醫生給予適當的處理。
2.1.2協助病人完成各種檢查,嚴格掌握適應癥 ①攝片:一般只需攝腹部平片,以了解結石的大小、部位、形狀,便于選擇病例,準確定位碎石。對于結石大于2cm以及腎功能不良者,行腎盂靜脈造影,必要時行輸尿管插管造影。對于嚴重尿路感染或并發膿腎,結石以下尿路有器質性梗阻的患者禁做此項治療;②幫助或督促患者完成相關實驗室檢查,肺部x線檢查,心電圖檢查等,以了解重要臟器功能狀態,以及能否耐受此項治療,對于患有全身出血性疾病、嚴重心臟血管疾病、妊娠、過于肥胖影響定位者均不適宜做此項治療[1];③術前準備:治療前一天服緩瀉劑,當日晨禁食。對于精神緊張及疼痛耐受性差者,可給鎮靜及鎮痛劑。
2.2震波碎石后護理
2.2.1 中藥排石于碎石后當天服我院特制的排石湯,以清熱利尿通淋為主。藥物組成:金錢草、海金沙、冬葵子、車前子、口芪、桑螵蛸、淮牛膝、沉香、玄參、丹皮、白芍、甘草,每日1劑,每次300ml,每日3次。
2.2.2穴位注射針刺。腎俞、膀胱俞、關元、足三里等穴,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min或用黃體酮穴位注射,每次取2~4穴,用2ml注射器接7號針頭,刺入穴位2cm深,上下提插,針下有氣感,抽吸無回血,每次注入黃體酮5~10mg,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2.2.3大量飲水增加尿量,能降低尿內鹽類的濃度,減少沉淀,起沖刷作用,以利于結石排出,盡可能維持尿量在2~3L/d。為了維持夜間尿量,除睡前飲水外,夜間起床排尿后囑再飲水。
2.2.4多活動根據結石的部位,選擇運動方式,如腎上盞及輸尿管上段結石選擇雙腳原地跳躍,輸尿管中段結石選擇患側單腳跳躍,輸尿管下段結石選擇健側單腳跳躍。每次運動5min以上,每小時至少1次,每天總量不少于10次[3]。
2.2.5體位根據結石在腎內的位置及結石大小,采取相應的體位。對于腎中盞結石要求側臥位,患側向上,間斷拍擊患側腎區;對于腎下盞結石采取倒立位,并叩擊腎區促進結石排出;結石過大,被擊碎后防止石街形成,應向患側臥,以延緩碎石進入輸尿管的時間,同時應臥床休息。
2.2.6觀察尿色、尿量及排石情況一般在震后會出現肉眼血尿,1~2日后自行消失,它主要是由于震波時損傷了粘膜所致,如果出血量多,持續時間長,可給止血劑。指導患者正確收集碎石,囑患者每次小便均需排入清潔容器中,靜置數分鐘后再緩慢倒入濾網中,用少量清水沖洗碎石后收集于小瓶中,以了解排石情況,同時做結石成分分析預防結石的再發。
2.2.7并發癥的處理①腎絞痛:少數患者由于碎石在尿路內移動,可引起腎絞痛,故應向患者說明疼痛是一種有效的表現,以減少顧慮。疼痛嚴重者,可給解痙鎮痛劑;②石街:因石街阻塞尿路可致腎積水、腎功衰、感染等,故應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除了對較大結石、獨腎結石放置輸尿管支架、限制活動外,還要密切觀察尿量,體溫、有無患側腰痛,并定期攝片。石街出現后可先用藥物保留灌腸,若效果不佳,復震龍頭結石。
2.3 出院指導 根據結石成分,注意調節飲食結構,避免大量飲用咖啡、濃茶等;多飲水,養成多飲水的習慣;慎用對腎臟有損害的藥物;定期復查,若出現少尿、無尿、發熱、絞痛等不適,立即就診。
參考文獻:
[1]粱力健.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13.
[2]張欣紅,秦巖,蘇秋菊,等.運動方式指導對體外震波碎石術后排石效果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1:804.
(收稿日期:2006-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