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逍遙散;慢性咽炎;療效
中圖分類號:R766.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2—0024-01
慢性咽炎是以咽干,不適,微癢微痛,咽部濾泡增生及異物感為常見癥狀的慢性咽部疾患,主要為咽部粘膜,淋巴組織及粘液腺的慢性炎癥,中醫稱為虛火喉痹。筆者近年來從調理肝脾,滋陰散結方面人手,應用逍遙散加味,治療該病92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92例觀察病例均為我院2004年3月~2006年2月住院患者,其中男40例,女52例;年齡21~68歲;病程長者5a,短者8月;慢性單純性咽炎81例,慢性肥厚性咽炎11例。
1.2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耳鼻喉科學》高校教材中虛火喉痹(慢性咽炎)標準。
2治療方法
采用逍遙散加味治療。處方: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各12g,生甘草6g,薄荷6g(后下),煨生姜6g,佛手12g,玄參12g,浙貝母10g,桔梗12g,郁金12g。隨癥加減:外感視其寒熱而加蘇葉、荊芥、銀花、連翹等;咽干甚者加麥冬、知母;濾泡多伴咽部充血甚者加白花蛇舌草、丹參;咽癢偏熱者加僵蠶,偏寒者加露蜂房。水煎服,每日1劑,1日3次,10d為1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痊愈:咽部諸癥消失,無不適感;好轉:咽部紅腫,濾泡基本消失,仍時有不適感;無效:癥狀無明顯好轉。
3.2治療結果 痊愈43例,好轉4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8%。
4體會
慢性咽炎多屬中醫虛證喉痹范疇,《黃帝內經·素問》言:“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此病中醫認為有從屬厥陰、少陰;少陽、陽明之辨,明代醫家虞搏《醫學正傳》言:“一陰即厥陰,肝與胞絡是也。一陽即少陽,膽與三焦是也。”喉痹者首氣門不通,繼而陰虛失潤所致,虛實挾雜,不能皆虛論之。用常規滋陰降火法治療,效果不太理想。而加用疏肝解郁之品則療效倍增。正所謂結者開之,火郁發之此意,方選逍遙散加味,在理氣開郁、通調氣門咽喉時,加滋陰散結之品,則標本兼治,咽喉自利,達到較好療效。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