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貼棉灸;帶狀皰疹;療效
中圖分類號:R752.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2—0031-01
筆者自1999年~2005年采用貼棉灸治療帶狀皰疹患者153例,收到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153例,男98例,女45例;年齡17~82歲,平均年齡57.4歲。其中17~40歲19例,41~50歲22例,51~60歲37例,61~70歲49例,71~80歲23例,80歲以上3例。
1.2臨床表現 本組患者發疹前常有低熱、疲倦、失眠、食欲不振等輕重不一的前期癥狀。局部皮膚有灼熱和刺痛的感覺,1~2天后出現皮疹,多見于患者頭、頸,胸背及大腿內側等部位,有時刺痛和皮疹同時發生。患處有水皰約綠豆大小,皰膜緊張發亮,中心凹陷,呈臍窩狀,個個獨立,成簇如串珠,呈帶狀分布,基底部發紅,皰群間皮膚正常。
2治療方法
貼棉灸治療,視病損部位患者取坐位或臥位,常規消毒后,用極薄脫脂棉貼在皮損處,火柴點燃,急吹其火,如法1~2次,以皮膚潮紅為度,3~4日為1個療程。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治愈:治療1療程后疼痛消失、皮損結痂,隨訪半年無神經痛后遺癥;無效:癥狀不減輕,體征同治療前,日常生活受影響。
3.2治療結果 治愈146例,無效7例。
4典型病例
張某,女,55歲,2002年7月16日因右季肋區疼痛72h,自行在地方門診給青霉素、病毒唑、安定,口服嗎啉呱片等治療無效,來我院就診。癥見低熱、納差,右季肋區有水皰約綠豆大小,呈條帶狀;右側腰部有融合大片的帶狀分布混濁膿皰。患者取左側臥位,皮損處常規消毒后予貼棉灸4次,疼痛即止。按上法連灸5日,患者皰疹平復,癥狀消失,隨訪半年未再發作。
5體會
此癥好發于機體免疫力低下者,老年人比中青年人皮疹較重,急性神經痛及神經痛后遺癥多見。
貼棉灸治療帶狀皰疹運用熱癥能灸機理,具有開門瀉邪,以熱引熱,解毒止痛之功,兼具借火助陽,善行氣血之效,正中帶狀皰疹之病機——濕熱邪毒,對心經火旺、脾肺濕熱與肝膽火旺所引發皰疹盛出腫痛或氣滯血瘀之后遺疼痛皆適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