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溫針;中藥薰洗;髕骨軟骨病;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2—0032-02
髕骨軟骨病是一種常見疾病,如不采取及時的治療措施,病人易發(fā)展成骨性關節(jié)炎。髕骨軟骨病的病程一般較長,需要采用一種簡單、經濟、有效的方法使患者容易接受。筆者采用溫針加中藥薰洗治療髕骨軟骨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患者67例。男28例,女39例;年齡38~65歲。其中雙側均發(fā)病者18例。67例患者全部經過患肢X光片檢查,再經專科醫(yī)生臨床檢查確診為髕骨軟骨病。
1.2臨床表現(xiàn) 輕型:膝不痛,行走,上、下樓有膝軟,檢查髕骨內側壓痛,或于髕骨的內或外下極有壓痛;中型:行走不痛,上、下樓或半蹲痛,檢查時髕骨壓痛及指壓痛明顯,有時有輕度關節(jié)積液;重型:行走也痛,關節(jié)腫脹,髕骨邊緣壓痛明顯。
2治療方法
溫針與薰洗療法隔日交替進行,即第1周1、3、5、7進行溫針,2、4、6進行薰洗,第2周1、3、5、7進行薰洗,2、4、6溫針。
2.1溫針治療 第1組:膝陽關、血海、陰谷、左膝眼;第2組:陽陵泉、委中、犢鼻、膝關、右膝眼;以上2組穴位交替使用,7次為1療程。
2.2中藥薰洗 牛膝、生川烏、生草烏、土鱉、防風、木瓜、當歸、木香、黨參、熟地、骨碎補各30g,切碎用紗布包裹加適量水煮開至濃后,提離火盛于瓷盆或其他器皿,趁熱將患肢置于器皿上薰蒸,上蓋毛巾使熱氣集中,待藥湯溫熱時,可用藥浸濕毛巾熱敷患部,或將患肢浸于藥湯中泡洗,隔日1次,每次30min,7次為1療程。以上各藥依上法重復使用2次。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痊愈:膝不痛、不酸、不軟、不腫脹,髕骨無壓痛,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正常;顯效:膝關節(jié)疼痛、酸軟腫脹明顯消失,髕骨略有輕微壓痛,上、下樓及半蹲膝不痛;好轉:膝關節(jié)疼痛、酸軟腫脹有所減輕,功能性障礙有所改善;無效:膝關節(jié)疼痛,腫脹、壓痛無改善,功能性障礙無改善。
3.2治療結果 67例患者中,痊愈39例,顯效23例,好轉5例,痊愈顯效率達92.5%。根據筆者臨床觀察中、輕型患者經1~2療程治療即可達到痊愈或顯效。
4討論
髕骨軟骨病又稱髕骨軟化癥,其主要病理變化是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在膝關節(jié)損傷中常見。髕骨軟骨病主要因膝部外傷與勞損所致。體重超標的人更易發(fā)生本病且多為雙側,說明體重超標對膝關節(jié)的磨損可促進本病的發(fā)生。膝關節(jié)從生物力學上來講當膝屈伸30°~50°之間時,髕股關節(jié)接觸范圍最大,而這時膝的穩(wěn)定又主要依靠髕骨維持,所以在半蹲位時髕骨軟骨所承受的壓力最大,這也說明了本病在上、下樓時出現(xiàn)疼痛的原因。本病屬中醫(yī)痹證,溫針處方中取血海、陰陵泉有活血養(yǎng)血作用;取足三里、犢鼻可健運脾胃而化濕,祛濕氣除酸痛而利關節(jié);取委中、陽陵泉、膝陽關振奮陽氣而驅散寒邪。以上各穴是在病所循經絡,溫針旨在疏經絡氣血的阻滯,使營衛(wèi)調和則風寒濕邪無所依附而痹痛遂解。
薰洗藥方中川烏、草烏、川斷、木瓜、防風能溫經散寒、祛風除濕、通經絡、利關節(jié);牛膝、土鱉、骨碎補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祛瘀、利關節(jié)之功;木香、當歸、黨參、熟地具有補血補氣、行氣止痛作用,還利于軟骨細胞的修復。
通過溫針由里及外和薰法由外及里,二者治療互相補充,使深淺之病邪盡出,病所經絡通暢,氣血調和,關節(jié)通利。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