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編輯/王文生/電子信箱wangwensheng@cipe.net.cn
1. 廣西南寧市陳老師:王教授您好!我是一名小學體育教師。我在跳箱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是:在教授跳箱時如何克服學生的膽怯心理;二是現在一個班學生人數很多,而且基礎差異又很大,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謝謝!
王教授:跳躍是一項很好的運動,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彈跳力、增強肩帶肌和上肢肌群的爆發力、發展空間三維定向能力和迅速超越障礙的實用性技能,以及培養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都具有顯著的作用。
關于你所提出的問題,我個人以為可以通過多樣化的組織教法取得成效。具體列舉如下,僅供參考。
第一,關于學生在跳躍(跳箱)練習時的膽怯心理問題,我曾仔細觀察過許多大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組織過程,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的體育教師在實施跳躍練習時,教學組織形式過于單一、引導性教法太少了。換句話說,我們的體育教師不管是教跳躍山羊,還是跳躍跳箱,或是跳馬(橫馬、縱馬)等,通常采用的教法是教授起跳后,就直接讓學生跳一定(規定)高度的山羊、跳箱或跳馬,過渡性練習很少或甚至根本不采用。
我以跳箱“屈腿騰越”教學為例說明:第一步,可以讓小學生先在一層高的跳箱上練習“原地跳上成蹲撐,向前跳下”動作,使學生人人都能輕易完成的條件下,熟悉跳的過程。第二步,把兩個相同高度的跳箱并排間隔40-50厘米放置(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確定兩箱之間的間隔),讓學生站立在跳板上,兩手撐在兩個跳箱的內側端原地起跳,從兩個跳箱的間隙中屈腿跳過。第三步,當學生具備一定能力后,可以在兩個跳箱的間隙中“添放”一定高度的軟物,以便引導學生“把腿團緊”。當學生能夠熟練完成這些練習時,就可以在跳箱上練習“屈腿騰越”了。這樣的引導性組織教學方法,既可以使學生的膽怯心理明顯降低,更主要的是由于練習難度的降低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我能跳過去”的自信心。當然,對于這樣的教學組織,有教師可能就會問:那么多學生能這樣安排嗎?這就是我要回答的第二個問題。
第二,關于“一個班學生人數多,差異大,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授跳箱練習呢?在一個班級里,學生在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是客觀實事,體現在跳箱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可以跳“橫箱的分腿騰越”,有些學生則可以完成“縱箱的屈腿騰越”,還有的學生上述兩個動作都不能完成等等。對此,如何教學才能夠兼顧到全體學生呢?我的建議是:體育教師要在教學組織上多思考。例如,我們可以把一個跳箱當作兩個跳箱來用,即在跳箱的縱、橫兩側各放置一個跳板和一組落地墊子。換句話說,就是把一個跳箱布置成既可以當作橫箱跳,也可以當作縱箱跳。這樣,就可以把三個層次的學生分成兩組進行練習,即跳橫箱的一組(不能完成“分腿騰越”和“屈腿騰越”的學生,可以跟著本組練習“起跳后擺越,即動作形態特征是:跳起后,雙手支撐跳箱右端的前后兩側,提臀、弓背、屈腿,從跳箱的右側越過”)和跳縱箱的一組。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既可以兼顧不同學習基礎學生的實際需要,也有利于教師的指導,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學場地小、體育器械少的矛盾等。
2. 大連甘井子區體育教研員張家龍:王教授您好!非常感謝你為我解答了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