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匯率波動是否會影響貿易出口,從歷史文獻看存在完全相反的觀點。本文利用季度數據,考察中國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后,人民幣匯率波動和中美貿易出口的關系。使用自回歸條件異方差(ARCH)模型描述匯率波動,建立多元ARDL模型,運用邊限協整檢驗說明匯率波動與貿易出口長期與短期影響關系。結論表明:從中美貿易的實證結果看,匯率波動對貿易出口無明顯影響,而國內的產出水平和價格變動影響著貿易出口。
關鍵詞:匯率波動;貿易出口;邊限協整檢驗;中美貿易
中圖分類號:F830.9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07)04-0086-05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匯率體制和匯率波動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來大。1994年以前,我國實行官方匯率和外匯調劑市場并存的匯率制度。1994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后,取消了外匯留成制度。實現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并軌,形成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及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從改革后匯率的變化看,人民幣匯率水平在很窄的區間波動,基本上以盯住美元為目標。
1973年,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全球大部分國家采用新的浮動匯率制以取代原來的固定匯率制。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的波動是否會影響貿易出口,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Mckenzie[1]對幾種觀點做了綜述,一種觀點認為匯率波動帶來貿易風險提高,從而導致貿易流量收支減少[2],與此相反,部分學者則認為匯率波動正向影響貿易出口,如Franke[3]、Sercu Vanhulle[4]等,還有的學者認為匯率波動與正向影響貿易間只有很小的甚至沒有關系,如Gagnon[5]、Bailey et al.[6]等。
本文考察1994年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是否會影響中美貿易出口。美國是中國目前最大的貿易伙伴,1985年中國對美國貿易出口僅為38.61億美元,而2004年達到1 966.99億美元。自20世紀90年代中美貿易出現逆差以來,2004年,中美貿易逆差達到1 619.78億美元,而有關人民幣匯率影響中美貿易的影響的言論自2002年以來不絕于耳。2004年6月美中經濟安全評論委員會的報告聲稱“美元對世界貨幣的高估是造成美國貿易逆差惡化的主要因素,而人民幣匯率低估更是造成美中貿易逆差的核心因素,這給中國出口保持了一個重要的競爭優勢”[7],匯率和貿易收支的關系目前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在我國現行的有限的浮動匯率制度下,如果匯率波動可以影響貿易收支,那么改變匯率水平可以有效的改善貿易條件,否則,匯率波動并無助于改變貿易環境,研究結論將具有一定的政策意義。
一、文獻回顧
有關匯率波動對貿易出口的影響,理論界看法并不一致。Franke[3],Sercu Vanhulle[4]等學者認為出口能力相當于一種期權,當匯率波動增加時,期權的價值增加,意味著匯率波動有利貿易出口。Hooper Kohlhagen[8]指出,如果貿易者是風險規避的,那么匯率的高波動無疑會減少貿易量,如果進口者承擔風險,進口價格隨進口需求的減少而降低;反之,如果出口者承擔風險,出口價格會升高,最終導致出口量減少。Giovaini[9]提出一個部分均衡模型描述壟斷競爭環境下,匯率波動如何影響國內與出口產品的價格。結論表明:當出口價格以外幣方式表示時,匯率風險的增加不會影響國內和出口產品的價格,因此也不會影響出口量;但是,如果出口價格以本幣方式表示時,匯率波動的風險將影響國內和出口產品的價格水平和出口量。Viciene Vries[10]則考慮外匯遠期市場對匯率波動的影響,當不存在交易的外匯遠期市場時,匯率波動會減少出口和進口量,當存在交易的外匯遠期市場時,匯率波動增加,出口和進口量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Sercu Uppal[11]通過一個隨機的一般均衡經濟模型,并考慮到由于運輸成本帶來的分割的國際商品市場的情況下,研究發現,匯率波動對貿易量可能有正向或負向的影響。如果匯率波動是由其自身引起的,貿易量會提高;如果匯率波動是商品市場的分割引起的,則匯率波動導致貿易量下降,結論適用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
實證研究得到的結論是令人困惑的。基于匯率波動帶來貿易風險考慮,很多學者發現匯率波動導致貿易流量收支減少。Tursby Tursby[12]對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等17國雙邊貿易1974-1982年度數據的研究發現,匯率波動顯著負向影響貿易出口。Chowdhury[13]對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意大利、德國、法國1973年1月-1990年4月間雙邊貿易數據實證發現得出相同結論。Kroner Lastrapes(1993)[14]使用、日本、英國、德國、法國1973年5月-1990年11月多邊貿易數據發現,匯率波動顯著負向影響貿易進口和出口,Chou[15]對中國1981-1996年的季度數據研究也表明,匯率波動對總出口、制造業出口有長期負向影響。Arize et al.[2]發現13個低發展國家匯率波動顯著影響貿易出口,Taufiq Choudhry[16]對1974-1978年的浮動匯率期研究發現,匯率波動對美國與加拿大、日本的出口貿易有長期和短期負向影響。
另外的學者在實證研究中發現相反的結論,匯率波動正向影響貿易流。Mckenzine Brooks[17]對德國、美國1973年4月-1992年9月數據研究發現,匯率波動顯著正向影響貿易出口,同時也影響進口,但統計檢驗不顯著。Aristotelous[18]對英美兩國1889-1999年近100年的匯率體制與貿易進出口的關系研究發現,匯率波動和匯率體制對貿易進出口都無影響。
在國際持續的關于人民幣升值壓力的背景下,有關人民幣匯率對貿易影響的研究也引起人們關注。謝建國和陳漓高[19]通過協整分析發現1978-2000年人民幣匯率貶值對中國貿易收支的改善并無顯著的影響,Yingfeng Xu[20]發現 ,由于中國國內價格的靈活性,匯率變化對貿易條件和貿易流量只有有限的、短暫的影響,所以人民幣匯率靈活性對于保持經常賬戶平衡不是絕對需要的,中國應該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政策。
二、模型和數據
根據經濟理論,貿易出口與產出水平、價格水平和匯率波動相關,其函數關系可以表示為:
三、實證檢驗
對于多元模型,由于變量時間序列的非平穩性,普通回歸可能帶來所謂“偽回歸”問題。Engel和Granger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協整理論指出,多個單整時間序列的線形組合如果可以得到一個平穩的誤差序列,則這些非平穩時間序列具有長期均衡關系,或協整關系。對于相同非0階單整的序列,則可用Johansen和Juselius提出的多變量協整檢驗進行分析變量間的長期和短期影響關系。但是在實踐中,我們常常遇到需要求不同階單整時間序列間的協整關系, Pesaran et al.[22]提出的基于自回歸分布滯后(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ARDL)的邊限協整檢驗(bound testing)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不同于Johansen和Juselius提出的多變量協整檢驗,邊限協整檢驗不要求變量具有相同單整階數,即無論變量是I(1)或I(0),當然也就無須預先的單位根檢驗。另外,邊限協整檢驗適合于小樣本數據,我們用邊限協整檢驗來分析貿易出口和其相關變量的關系,由于只有48個數據樣本,使用邊限協整檢驗是合適的。
模型(1)的ARDL形式表示為:
表3是以誤差修正形式表示的變量間短期影響關系,從診斷檢驗看,殘差序列相關檢驗,自回歸條件異方差ARCH檢驗,以及方程設定RESET檢驗均在給定水平不顯著,表示方程殘差不存在序列相關和自回歸條件異方差,模型擬合較好,負的并且統計顯著誤差修正項的協整關系存在的重要標志。我們得到誤差修正項系數為-0.3757,在5%水平顯著,說明對長期協整趨勢的偏離在下季度38%得到修正。
四、結論
在1994年的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后,中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這種有限浮動的匯率體制下,我們通過實證研究發現貿易出口、產出水平、價格水平和匯率波動存在長期均衡關系,產出水平和價格水平對貿易出口有顯著影響,而匯率波動貿易對出口無明顯影響,得到的結論與一些學者在浮動匯率體系下的研究一致(Mckenzine Brooks[17],Aristotelous[18])。結論表明匯率波動并無助于貿易條件的改變,中國出口強勁的增長是中國經濟溢出、產業結構升級和區域資源比較優勢共同作用的結果,中美貿易不平衡是結構性、轉移性和互補性的,匯率并不是中美貿易失衡的主要原因,貿易賬戶順差和人民幣之間沒有必然聯系,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對維護地區金融穩定和中美雙邊貿易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MCKENZIE M.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J].Journal Economic Surveys,1999(13):71-106.
[2]ARIZE A OSANG T,SLOTTJE D.Exchangerate volatility and foreign trade: evidence from thirteen LDCs [J].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2000,18(1):10 -17.
[3]FRANKE G.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rading strateg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1991(10):292-307.
[4]SERCU P,VANHULLE C.Exchange rate volatility,exposure and the value of exporting firm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2(16):155 -82.
[5]GAGNON P.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and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3(25):269-287.
[6]BAILEY M,TAVLAS G,ULAN M.The impact of exchange-rate volatility on export growth: 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results[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1987(9):225-243.
[7]沈國兵.美中貿易收支與人民幣匯率關系[J].當代財經,2005(1):43-47.
[8]HOOPER P,Kohlhagen S W. 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 on the prices and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78(8):483 -511.
[9]GIOVANNINI A.Exchange rates and traded goods pric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88(24):45-68.
[10]VIAENE J M,VRIES C 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2(36):1 311 -1 321.
[11]SERCU P,UPPAL R.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A generalequilibrium analysi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3(47):429-441.
[12]THURSBY J,THURSBY M.Bilateral trade flows, the Linder hypothesis, and exchange risk[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7(69):488-495.
[13]CHOWDHURY A R.Does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depress trade flows? Evidence from error correction model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3(75):700-706.
[14]KRONER K,LASTRAPES W.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international trade: Reduce from estimates using the GARCHinmean model[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Finance,1993(12):298-318.
[15]CHOU W L.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and China’s export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0(28):61-79.
[16]TAUFIQ CHOUDHRY.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the United States exports: evidence from Canada and Japan[J].Japanese Int. Economies, 2005,19(1):51-71.
[17]MCKENZIE M,BROOKS R.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GermanyUS trade flow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 Money,1997(7):73-87.
[18]ARISTOTELOUS K.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exchange rate regime and trade volume:evidence from the UKUS export function (1889 -1999)[J].Economics Letters,2001(72):87-94.
[19]謝建國,陳漓高.人民幣匯率和貿易收支[J].世界經濟,2000(9):27-34.
[20]YINGFENG XU.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y[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0(11):262-277.
[21]ABEYSINGHE T,R GULASEKARAN.Quarterly real GDP estimates for China and ASEAN4 with a forecast evaluation[J].Journal of Forecasting,2004(23):431-447.
[22]PESARAN M H,SHIN Y,SMITH R J.Bounds testing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level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01(16):289-32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