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就醫看病歷來是“老大難”中的最大“難”。多年來,城鎮醫保制度大都以有職業者為保障對象,而那些沒工作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至今徘徊在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之外。杭州市繼今年4月1日施行《杭州市城鎮老年居民大病住院基本醫療保險試行辦法》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杭州市少年兒童大病住院基本醫療保險試行辦法》,為“一老一小”筑起一道醫療保障線。至此,杭州市已率先基本實現醫療保障全覆蓋。
企事業單位職工一般都有醫療保險,但他們的孩子生病,醫療費報銷則主要靠各單位“土政策”,如果單位效益不好,可能一分錢也報不了。
由于享受不了醫療保險待遇,一個病兒拖垮一個家庭的現象屢見不鮮,少數低收入家庭甚至因無力為孩子治病,任憑孩子稚嫩的身體忍受病痛的折磨……
今年9月1日起,杭州市正式實施《杭州市少年兒童大病住院基本醫療保險試行辦法》,解決的就是杭州市少年兒童醫療保障問題。
據了解,杭州市將有30多萬沒有醫療保障的少年兒童因此受益,其中包括一些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現狀:一個病兒拖垮一個家
“孩子生病這幾年,親戚朋友都借遍了,我也記不清到底花了多少錢,起碼得有十幾二十萬。”浙江兒童醫院病床邊,汪女士看著兒子默默地流淚。汪女士是一家超市的理貨員,丈夫是一家企業的營銷人員,不幸的是,他們年幼的兒子幾年前被確診為白血病。“單位不可能幫我們解決那么高的醫療費,也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只能全部我們自己付。”汪女士說。
林先生家的不幸跟汪女士家十分相似。林先生有個14歲的兒子,叫奇奇(化名),原本可以跟其他孩子一樣無憂無慮地生活,可一切都在奇奇7歲那年發生了改變。那年,奇奇被確診得了腎病綜合征。在這長達7年的治療過程中,20多萬元的巨額治療費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幾次陷入困境。
如果這倆孩子都有醫療保障,也許這兩家人的日子就會好過一些。而杭州,像奇奇一樣,沒有任何醫療保障的孩子還有很多。
據杭州市統計局、杭州市教育局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杭州市區(不包括蕭山、余杭區)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約34.8萬人,其中已參加省、市、區機關事業單位子女統籌醫療的僅5.8萬人。
關于企業單位職工子女的醫保,國務院1951年公布、1953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曾做出規定:企業職工子女應可享受半勞保的政策。“但這個政策當時主要針對國有企業制定的,50多年過去了,原有的國有企業性質也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杭州市勞動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說。
以杭州為例,杭州市當年的國有企業99%以上已轉制,轉制后的企業大部分已不再執行該政策,而是根據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經濟效益,制定相關的醫療費用報銷規定。目前,部分企業仍執行“半勞保”制度;部分企業實行醫療費用定額包干;有的企業給職工子女購買商業保險;也有一些企業因經濟效益不好和其他各種原因,根本不解決職工子女的醫療費用。而那些無固定工作人員的子女以及來杭打工的農民工子女,則基本沒有醫療保障。
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和生活環境的惡化,少年兒童的重大疾病發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一項對浙江省兒童醫院接受治療的少年兒童的調查發現,惡性腫瘤、尿毒癥的發病已有明顯的年輕化傾向。而且,這些疾病的治療費用一般都較高,以白血病為例,一般正規治療周期為3年,所需費用約二三十萬元。另外像血友病、尿毒癥等病種,治療周期也較長,甚至需要終身治療,其醫療費用都相當驚人。
杭州市勞動保障局局長張建華說:“當前企業統籌能力較弱,職工子女醫療保障水平總體較低,職工家庭抵御子女疾病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差,基本無法抵御重大疾病帶來的經濟風險。”
新政:除了杭州孩子,還將惠及外來人員子女
“參加了杭州市的少兒醫保,下個月,我兒子的醫療費也能報銷了,我們家有希望了。”在杭州市下城區長慶街道勞動保障站,辦完參保手續后,林先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9月1日正式實施的杭州市少兒醫保辦法,也讓汪女士一家看到了希望。
據了解,《杭州市少年兒童大病住院基本醫療保險試行辦法》的實施,將填補尚未納入社會統籌管理的未成年子女醫療保障的空白,而杭州也將因此基本實現醫療保障全覆蓋。
《辦法》的保障范圍包括兩類少年兒童:一類是杭州市六城區有城鎮居民戶籍、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以及雖已滿18周歲但仍在杭州地區就讀的中小學生,主要是一些技校、職高學生;另一類是雖然沒有杭州市區城鎮居民戶籍,但是杭州市區在冊全日制學生,并且其父母一方已參加本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的中小學生。而已經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少年兒童,以及享受省、市、區級機關事業單位子女統籌醫療待遇的職工子女,因已享有醫療保障,可以不參加。
這樣一來,意味著大量來杭就讀的外來人員子女也將納入這一醫保體系。
《辦法》規定,參保的少年兒童每人每年繳納65元,財政補貼35元。而少年兒童個人繳納的65元,政府鼓勵有條件的用人單位能為本單位職工家庭承擔。另外,少年兒童中的孤兒、持有效期內《救助證》的困難家庭少兒、二級及以上杭州戶籍的殘疾兒童,可以免繳,所有費用均由政府出資。
繳費后,孩子生病了,能享受什么待遇,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辦法》規定,如果孩子生病住院了,個人先按住院起付標準,支付一定數額的醫療費。少兒醫療保險住院起付標準為:在三級及相應醫療機構住院,個人支付800元;在二級及相應醫療機構住院,支付600元;在其他醫療機構住院,支付300元。個人付完起付標準的費用后,繼續發生的醫療費用將由少兒醫保基金和個人按不同比例承擔。平均下來,個人承擔的費用大概占醫療總費用的30%左右。
不過,在一個結算年度內,由基金和個人共同承擔的醫療費最高為10萬元,孩子住院期間超過10萬元的醫療費用將由其個人承擔。
“少兒醫療保險是政府出臺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重點保障少年兒童住院和規定病種門診醫療費,所以普通門診的費用還得自己出錢。”杭州市勞動保障局負責人解釋說。
據了解,規定病種主要指:各類惡性腫瘤、系統性紅斑狼瘡、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病及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透析治療、列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項目目錄的器官移植后抗排異治療。患這些規定病種的孩子,須到市或區醫保經辦機構,辦一本規定病種專用病歷,然后選擇一到兩家定點醫院就醫。
疑惑:惠民政策推行速度緣何這么慢
“這個《辦法》實施后,杭州市30多萬少年兒童看病就有保障了。”杭州市勞動保障局醫保中心主任陳正祥說。
今年的參保時間為6月15日至9月15日,符合條件的孩子可就近到所在街道(鄉、鎮)勞動保障站辦理,也可到市、區醫保經辦機構辦理參保繳費手續。
而在此之前,杭州市勞動保障局還委托杭州市區的200多所中小學,趕在暑假前把參保登記表格以及政策宣傳資料發放到學生家長手中。同時,還在杭州各個社區張貼大幅宣傳紙,宣傳少兒醫保政策。
可令人不解的是,據杭州市醫保中心的統計數字顯示,自6月15日開始辦理參保手續以來,截至8月中旬,僅6萬余名少年兒童辦了參保手續。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少年兒童至今仍未去辦理相關手續。這與《杭州市城鎮老年居民大病住院基本醫療保險試行辦法》實施前,各級醫保機構門庭若市的場面大相徑庭。
陳正祥分析說,這可能跟這段時間天氣比較熱,又恰逢暑假有關,很多家長可能會拖到開學后再來辦理。不過,出現這樣的情況還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事實上,除了陳正祥所分析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目前較盛行的商業保險。
“放暑假前,學校是把宣傳冊和登記表發給我們,但我看了后對這個政策還不是很理解。”杭州小營小學的學生家長劉先生說,孩子每年開學都要繳納80元的商業保險,孩子生病了也可以報銷醫療費,那兩種保險到底有什么不同?
這是記者隨機調查中,家長反映較普遍的問題之一。
據杭州市勞動保障部門介紹,少兒醫保是政府推行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不以贏利為目的,目的在于讓所有未成年人的醫療都能得到保障。它與商業保險不同,但與它又有互補作用。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少兒醫保的推行可能會受到商業保險的影響。
另據了解,杭州市還被列為全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79個試點城市之一。在浙江省,同時被列為試點城市的還有紹興和湖州。目前,杭州、紹興和湖州都已經相繼出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辦法,把少年兒童納入到醫療保障范圍。
記者還從浙江省勞動保障廳醫保處了解到,除杭州、紹興和湖州外,浙江其他各市也正在根據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財政狀況,制定包括少兒在內的醫保制度。預計到“十一五”期末,全省所有統籌地區都將建立起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基本實現我省城鎮居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