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甲、曹乙、曹丙系三姐妹。1998年9月,在東北某市工作的老大曹甲回杭州探親時,從妹妹曹乙處得知,曹乙丈夫與曹丙丈夫在合伙做生意,目前正缺資金,希望大姐曹甲能投資。
曹甲聽后,便將自己正好到期的3萬元存款交給了曹乙。出于對妹妹的信任,曹甲當時沒有要求曹乙出具收條,也未說明分紅等事項。可誰知,姐妹倆就此埋下了禍端,甚至為此對簿公堂。
1999年底,曹甲從曹乙口中得知,兩個妹夫的公司已有盈利,還買了汽車,曹甲聽后滿心歡喜。可到了2002年11月,曹甲卻得到消息,兩個妹夫因為生意上的事情產生了矛盾,已不再合作做生意。
隨后,曹甲便打電話給曹乙詢問那3萬元投資款的下落,可曹乙稱3萬元投資款已給了小妹夫李某,曹甲應該向小妹夫去要,并表示愿意出具證明。曹甲又致電小妹夫李某,李某則稱從未收到過這筆款項,而且所有賬目在散伙時已經算清,8萬余元本金及紅利都已給了曹乙。
就這樣,曹甲那3萬元投資款沒了著落。之后,曹甲又幾次打電話給曹乙,并對電話進行了錄音,曹乙仍堅持稱已將3萬元交給了小妹夫,但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她的說法。曹甲見協商未果,便委托了律師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兩個妹夫共同投資的公司章程、公司財務賬上均無記錄曹甲投資的情況。
2003年8月,曹甲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曹乙返還投資款及分紅。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曹甲與曹乙之間不存在投資與被投資的法律關系,曹乙是受曹甲的委托投資,并不是曹甲的投資對象,故要求曹乙返還投資款及分紅的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于是,曹甲撤回了訴訟。
此后,曹甲又以雙方存在口頭委托合同關系為由,要求解除委托合同關系,并由曹乙返還3萬元委托投資款本金及利息。經法院審理,判決支持曹甲的全部訴訟請求。
曹乙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維持一審判決。
點評:王惠林(律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396條規定: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約定,由受托人處理委托人事務的合同。本案屬于口頭的委托合同關系。
根據對案情的分析,當時雙方真實意思表示確系曹甲叫曹乙去投資,但沒有約定該款項投資到哪個公司、是否作為法律意義上的股東等事項。如果曹乙將委托事項的結果及憑證交付曹甲,則所有的權利義務均應由曹甲自行承擔,曹乙不需承擔投資風險和投資后果。只是,本案恰恰是曹乙沒有向曹甲提供相應的投資憑證。
這樣一來,有關本案的款項就有三種可能:一是曹乙將款項占為己有(不當得利);二是由于曹乙的重大過失,沒有索取投資憑證,導致曹甲無法向他人主張權利(受托人重大過錯);三是曹乙故意不告訴曹甲投資結果,達到占有投資利益的目的(故意隱瞞)。
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家都不得而知。由于雙方對委托合同的期限沒有明確約定,被告曹乙又至今沒有將真實的委托結果告知原告曹甲,所以只能認定到目前為止該委托合同仍在履行。
根據合同法第410條規定,委托人可以隨時解除委托關系,故原告曹甲訴請終止委托合同關系。而且,根據合同法第406條規定:“有償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過錯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無償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因此,曹乙的行為至少是重大過失行為,應當為此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通過這起案件,律師提醒當事人在委托他人代理某些事項時,應當明確代理的權限、代理的時間,并及時了解代理事項的辦理結果,保留相應的證據資料,立下書面協議,避免有理無證(據)的情況發生。就像本案,要不是還有一盒錄音磁帶可以作為固定案件事實的證據,其后果更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