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寧波市海曙區、杭州市上城區等地方人大常委會探索建立代表聯絡站,開辟了一條人大代表聯系選民新渠道。盡管代表聯絡站的功能定位、運作方式、群眾意見解決途徑都在探索中,但這些來自基層的創新實踐為全國各地閉會期間人大代表如何履職提供了寶貴經驗。
家門口的人大代表
2007年11月15日,賈日欽老人一跨入寧波海曙區白云街道聯豐路代表聯絡站大門就急促地說起來:“這幾天下雨,又有不少房子進水了,什么時候可以城中村改造啊。”
周江岸自然村原由前豐村管轄,后村改居委會,由于該村地勢低洼,一到雨天房屋進水無法排出,房屋密度太大,消防隱患也很嚴重,許多居民曾來到白云街道代表聯絡站要求代表們呼吁將該村列入舊城拆遷改造范圍。
不過,選民反映的問題馬上有望解決。在寧波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曹雅萍提出了關于盡快落實周江岸村舊村改造規劃的建議,市國土資源局將該村作為前豐村改造的一部分,列入城中村改造計劃。“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目前改造資金已落實,征地協議已簽妥,土地報省政府、國務院審批,正在進行之中!”接待的區人大代表丁冬君回答。賈日欽老人開心地回去了。
從2005年6月白云街道開設代表聯絡站以來,海曙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已經探索、運作了兩年。與海曙區各街道每周四一位區人大代表接待選民聽取民意相比,杭州市上城區試行的是每單月20日代表小組集體接待選民。
11月20日上午8時半,55歲的謝大媽起了個大早,等她來到杭州市上城區湖濱街道青年路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時,5位區人大代表已等候在那里。她向區人大代表李勁講起了事情原委:開元路33號、35號住著30戶人家,由于沒有安裝樓道燈,晚上漆黑一片,給居民出行帶來很大不便。“3樓住著一位70多歲的葉大媽,腿腳不便,只能坐輪椅,下雨天樓道暗,根本沒法出去。”謝大媽緊皺眉頭說,“這幾幢是房改房,安裝樓道燈有些住戶愿意拿出錢,但也有住戶不愿意,事情就這樣擱置著。”
57歲的陳愛花老人說的事情與此類似——開元路25號63戶住戶的車棚、傳達室在臺風中被風刮壞,現場一片狼藉,部分住戶不愿出維修費,導致事情耽擱。
“我會把情況向有關部門反映,請有關部門牽頭協調,住戶出一部分資金,政府部門適當補一點,一起努力把事情解決好。”李勁代表一邊記一邊對這幾位老人說。
2003年,上城區人大常委會為探索和實踐加強人大代表和群眾聯系的有效方式,全區共設立人大代表接待點27個,依托人大代表接待點開展接待選民活動402次,參加接待的省、市、區人大代表832人次,接待選民和群眾3472人次,聽取和反映選民與群眾的意見要求1462條,落實解決的991件。
近年來,許多地方普遍設立了人大代表聯絡站。金華市金東區赤松鎮人大代表小組每月15日在接待室公開接待選民;紹興越城區各街道因地制宜,設立代表進社區的落腳點——“人大代表接待工作室”。代表聯絡站的普遍設立對人大代表而言,是一個在閉會期間開展活動的公開的、固定的場所;對廣大人民群眾而言,是通過人大代表表達訴求的便捷的平臺。
綜觀人大代表聯絡站的設立和發展,大體上呈現兩種發展脈絡。寧波海曙區白云街道自發創設聯豐路和白云莊兩個代表聯絡站,經過一段時間運作,由海曙區人大常委會總結經驗后,2006年6月,自上而下在全區推廣,并逐步完善各項制度。而杭州市上城區則是由區人大常委會設計接待方式、再在全區范圍普遍推廣。
創新者的基本意圖類似,即通過人大代表聯絡站拉近代表與選民的距離,暢通城區居民的民意渠道。同時,也為選民監督閉會期間代表履職情況創設平臺。杭州市上城區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主任章麒將代表聯絡站的作用概括為:“讓人大代表能經常性地聽取選民心聲,建立起密切聯系群眾、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意愿的穩定渠道。為代表閉會期間的履職創設平臺,同時也為選民監督人大代表履職提供途徑。”
第二個信訪辦?
杭州市上城區設立人大代表聯絡站接待選民,取得的成效顯而易見。20多年沒有書報箱的小營街道茅廊巷安裝了書報箱;清波社區一處住宅原來建在化糞池上,這位居民后來在人大代表的多方奔走下置換了經濟適用房。整治鳳凰山214號周邊路面;建造饅頭山路68號附近公廁等棘手問題,也都是人大代表通過聯絡站獲知后協調、監督解決的。
在寧波海曙區,2006年3月和2007年1月,寧波市信訪局和省信訪局領導先后對白云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進行考察。肯定了人大代表聯絡站運行后在化解基層矛盾方面取得的成績。
盡管上級信訪機關和街道黨工委從信訪的角度解讀和評估人大代表聯絡站的意義、價值,但大多數街道人大工委從聯絡站成立時起,就有意識地保持代表接待與信訪工作的距離。
“信訪與代表接待兩者有所不同,聯絡站不應成為第二個信訪辦。”海曙區白云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錢軍這樣認為,“街道都設有信訪辦,信訪問題應由信訪辦處理。”
每周一下午,白云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聘請的工作人員把公告貼到各社區,將接待的人大代表姓名、單位、接待時間公布于眾。有時候,一些居民來代表聯絡站傾訴自己家庭的不幸、對社會現象的不理解等。“人大代表都較有親和力,為居民倒開水,傾聽他們的心聲,也做一些政策解釋工作。”在錢軍看來,這些都是人大代表聯絡站與信訪的區別。
《海曙區白云街道聯絡站工作手冊》中明確規定:代表接待問題屬于信訪類別的,代表應引導群眾直接把信訪問題轉給街道信訪部門,由信訪部門按照信訪渠道進行解決。比如,涉及鄰里糾紛、司法調解等問題,屬于信訪問題,不在代表接待范圍。
一種普遍的擔心是,本來應該通過信訪途徑解決的問題和矛盾被過多地引到代表聯絡站身上,會使代表和街道人大工委不堪重負。
然而,信訪問題和代表接待問題之間并不存在一種外延上的排斥關系,難以遵照一定的標準,劃定一條明確的界線,從而將兩者的受理范圍截然分開。在一般情況下,對于信訪能夠處理的問題,人大代表同樣有權監督。大凡涉及“一府兩院”的事情,群眾可以通過信訪途徑反映,也可以向代表反映。
實際上,絕大多數街道人大工委在操作中并沒有去嚴格劃分群眾反映的問題到底是個人性質還是公共性質。錢軍也承認,在許多問題上面,確實很難區分。一些問題表面上是個人的,但背后涉及一大批人。更何況,個人性質的問題如果反映了“一府兩院”工作的失職、瀆職,人大代表也要承擔起“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責任。“實際上,對于群眾反映的許多個人問題,我們也受理了,并積極呼吁、協調,努力推動問題解決。”
“信訪主要反映單一個體的問題,而代表聯絡站處理的問題有不少涉及公共利益,例如城市規劃、危改房問題等,在當前存在信訪、市長電話等許多現代社會民意表達渠道情況下,人大接待站顯然需要把握好吸收百姓意見的功能定位,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使自己變成第二信訪辦。要梳理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重點解決。”上城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洪泉認為。
接待以后怎么辦?
盡管人大代表聯絡站在暢通民意渠道和處理群眾意見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但也有部分人大代表和街道反映,還是有個別部門對監督事項的辦理存在推諉、拖延等消極現象。“對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大動作’解決的問題,辦起來就有難度。”葉洪泉說。
對此,一些人大代表和街道人大工委的干部也感到十分無奈。葉洪泉認為:“人大代表聯絡站要有生命力,關鍵是要提高群眾所提問題的解決率。否則就給群眾留下人大代表聯絡站無用的印象。”如何才能增強代表接待的效力,這是推進聯絡站工作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代表參與聯絡站接待是人大代表閉會期間活動的一種形式。人大代表在閉會期間發現問題,需要向“一府兩院”提出的,代表法提供了兩個途徑:一是參與視察或持證視察,向被視察單位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二是提出閉會期間建議。但是,按照代表法要求,代表行使這兩項職權,必須遵守特定的程序。
人大常委會對“一府兩院”的監督,無疑是帶有較強的剛性特征。海曙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綜合科科長徐琦雄認為,監督法授予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開展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檢查、審查規范性文件、提出詢問和質詢、開展特定問題調查、備案審議和決定撤職案等權力,其中很多權力都是具有剛性色彩的,對于被監督對象的違規行為不但具有“在口頭上加以責備”的功能,而且還有“在行動上加以糾正”的作用。
監督法規定,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集中反映的問題是人大常委會確定議題的來源之一,這為代表接待轉化為常委會監督開辟了途徑。“但監督法在這方面的規定還是十分籠統,沒有進一步設定具體程序的保障,導致常委會對代表集中反映的問題是否列入議題,具有相當大的斟酌裁量權,在實際操作中很容易走樣,使監督法的立法精神在落實過程中大打折扣。”海曙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徐琦雄分析。
在此背景下,地方人大保障閉會期間代表履職就需要有創新的智慧。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創設新的路徑保障人大代表聯絡站的順利運行。每逢單月25日,上城區人大常委會領導輪流接待代表,并請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負責人參加,對代表梳理出來的群眾意見集中的問題,現場進行研究和解決。對一些疑難問題,會后由區人大常委會召集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負責人進行研究,并將處理意見反饋給代表。
“中山中路312號危房改造項目,上城區人大常委會在接待代表后也進行了督辦。原來房子沒有衛生間,居民早上上廁所要到外面排隊,現在改造后都設立了衛生間,群眾很滿意。”上城區湖濱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張瑞偉說。
“下一步要拓寬代表與政府聯系的渠道。”葉洪泉說,“此外,還要聯合省、市人大代表一起接待選民,聽取民意,讓代表聯絡站運行得更好。”
客觀地說,從人大代表聯絡站運行看,其功能的優化、拓展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種新探索中折射出來的諸多問題引人思考:代表接待能力如何提高?代表參與接待的激勵約束機制如何適應?如何整合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的資源?代表接待與人大常委會監督如何聯動?但無論如何,這些來自基層的創新實踐對統籌考慮人大制度的完善具有積極意義,特別是對全國各地閉會期間人大代表履職提供了寶貴經驗。
相關鏈接:海曙區人大代表接待群眾受理范圍及程序
1.受理發生在海曙區區域范圍內的反映政府有關部門及司法部門的問題。非人大代表工作職責范圍內的事項一般不受理。
2.反映的問題超出海曙區區域范圍的,通過市人大代表受理,向市有關部門反映并爭取解決。
3.代表接待日,由接待代表直接受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并填寫好《人大代表接待選民來訪登記表》和《人大代表閉會期間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專用紙》。非代表接待工作日,由聯絡站工作人員填寫《人大代表接待選民來訪登記表》,了解掌握基本事由和要求,并告知下次接待代表的姓名和時間。
4.代表接待后的三天內,由代表或聯絡站將接待情況和有關問題匯總給街道人大工委并進行分析、梳理后交由相關部門辦理并進行跟蹤、督辦。
5.群眾反映問題的處理意見,由接待的代表或聯絡站工作人員向反映問題的群眾以書面或口頭形式給予答復,并填寫《人大代表聯絡站來訪反饋登記表》。